书库楼 www.shukulou.com,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一回希特勒染指莱茵兰
纳粹党强并奥地利
凡尔赛条约规定,萨尔区煤矿由法国开采,行政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后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后,在萨尔区发展各种军事组织,建立“德意志阵线”,组织集会游行,使用暴力、恐吓手段,以确保德国在公民投票中获胜。195年1月1日的公投结果,赞成萨尔区并入德国的人占绝大多数。月1日,萨尔区正式并入德国。这个结果大大刺激了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的信心。
面对德国扩军备战行动,英国、法国和国际联盟理事会,除了发出空洞的警告外,对此并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惩罚行动。而希特勒认定,现在又该来弹弹“和平”调子,借以麻痹英法美。5月1日晚上,希特勒在国会发表“和平”演说。这次演说是他一生中最动听、而且无疑是最巧妙、最能迷惑人的演说之一。
希特勒宣称,德国丝毫没有要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德国要和平,是基于它的基本信念,同时它还认识到这样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事实:没有一个战争可能在本质上改变欧洲的苦恼,每一次战争的主要后果,是摧毁国家的精华。最后他声嘶力竭地喊道:“德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
希特勒在和平问题上大做文章,提出维护和平的1点建议。这些建议表面上看冠冕堂皇。但其内容不容忽视:德国不能在国联废除凡尔赛和约以前重回日内瓦。他暗示如果国联废除凡尔赛和约,各国的充分平等得到承认的话,那么德国将重新参加国联。
至于裁军,希特勒强调说:“德国政府同意能导致取消最重型武器的任何限制,特别是适用于侵略的武器,如像最重型的大炮和最重型坦克的任何限制。德国表明愿意对大炮口径、战舰、巡洋舰和鱼雷艇的任何限制。同样,德国政府愿意同意对潜水艇吨位的限制,或者完全取消潜水艇。”
关于这个问题,希特勒向英国放出一个特别的诱饵:愿意把德国的新海军限制为只有英国海军力量的5%;他说,这将使德国在海军吨位上,仍比法国海军力量低15%。
在希特勒这一诱饵的引诱下,英国政府上钩之快和态度之天真,令人难以置信。英国邀请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6月到英国进行海军谈判。里宾特洛甫率真地对英国人说,希特勒的建议是不能还价的,要么接受,要么拉倒。结果出人意料,英国人竟然全部接受了。
正如丘吉尔所说,真实的结果是:德国舰队可达英国1/的规定,可以使德国实行建造新舰艇的计划,使德国的造船厂开足马力至少也要大干10年。所以事实上对于德国海军的扩充,等于没有任何限制或约束。英国计划容许德国建造的军舰限额有:主力舰5艘、航空母舰艘、巡洋舰1艘和驱逐舰64艘。事实上,到战争爆发时,德国也只建造主力舰艘、巡洋舰11艘和驱逐舰5艘,而没有一艘航空母舰,还不及英国慷慨答应的一半。
然而,就在欧洲及美国为希特勒施放的“和平烟幕”所笼罩的时候,希特勒实际上完成了一项大胆冒险行动的策划工作。5月日,冯.勃洛姆将军向三军发出了一个指令,要他们拟出重新占领非军事化的莱恩兰计划。这次行动的代号叫“训练”,它要“以闪电速度突然一击”来完成。
希特勒于5月1日晚在国会大谈和平时,曾提到,由于苏俄和法国签订的互助协定,而使洛迦诺公约有了“一个在法律上不安全的因素”。这个协定是月日在巴黎,和月14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但直到这一年底,还没有被法国议会所批准。德国外交部在致法国政府的照会中,促请巴黎要注意这个“因素”。
195-196年的整个冬天,希特勒一直在等待机会。他注意到,法国和英国正忙着制止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侵略,但墨索里尼似乎逃脱了惩罚。国联尽管大肆宣传说要制裁,可是它实在无能为力。
希特勒认为,如果法国众议院或参议院批准了同苏俄的联盟,那么他就以此为借口。这个协议终于在月11日向众议院提出,在7日以5票对164票获得通过。
就在希特勒会见法国大使弗朗索瓦.庞赛的前一天,即月1日,希特勒作出了把德国军队开进非军事化莱茵兰的决定。希特勒作出这一决定,使得德国将军们感到惊慌。因为德国重整军备才刚刚开始,第一批应征的士兵不过是在几个月前才编入陆军。法国以及它的两个盟国波兰和捷克,就可以立即动员90个师,此外还有后备军100个师,这还没有把苏俄的军队计算在内。
重新占领莱恩兰,不仅表示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而且也表示违犯洛迦诺公约的条款。希特勒对这些事实并没有进行争论,他决定的根据是法国人不会进军。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外交行动上的大赌博。
196年月日,勃洛姆堡遵从希特勒的训示,发出了占领莱茵兰的正式命令。他告诉武装部队的高级指挥官们说,这必须是一个“突然行动”。勃洛姆堡预料这是一个“兵不血刃”的行动。如果结果不是那样,就是说法国竟然为此而战的话,那么,总司令保留“决定任何军事上反措施的权利”。这些反措施就是:赶紧从莱茵河对岸撤回!
196年月7日,星期六凌晨,希特勒的赌局开始了,德军开进了莱茵兰。
希特勒的这一冒险行动,吓坏了德国的将军们,陆军首脑勃洛姆堡在约德尔和大多数高级军官的支持下,要求撤回已经越过莱茵河的三营军队。但希特勒相信法国人不会进军,断然拒绝了态度动摇的总司令部的一切撤退建议。即使这样,希特勒的心里也在敲小鼓,在此之后,他私下对施密特博士说:“进军莱茵兰以后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兰,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利用的那点军事力量,即使用来稍作抵抗,也是不够的。”
但在一些动摇不定的将军们面前,希特勒却夸口说:“如果不是我,而是别人当德国的领导人,会发生什么情况?随便你们说,他会吓破胆的。我不得不说谎,但是我的无可动摇的顽强和惊人的沉着,挽救了我们!”
应该说希特勒不仅得到了法国人踌躇不定的帮助,而且还得到法国的英国盟友的帮助。法国外长皮埃尔月11日飞往伦敦,请求英国政府支持法国在莱茵兰采取军事上的对抗行动。他的请求被婉言谢绝,英国不愿冒引起战争的风险,虽然盟国对德国占有优势,然而根据洛迦诺公约的规定,法国是有权对德军进入这个非军事区采取军事行动的。而且根据这个条约,英国也是有义务以它自己的武装部队来支持法国的。
希特勒出兵占领莱茵兰之后,又指派他的外长里宾特洛甫到国联反咬一口。他按照希特勒的指示,逐字逐句讲完进军莱茵兰“纯法律方面的解释”后,接着提出了希特勒早些时候提出的裁军建议。
希特勒在莱茵兰的冒险成功,给他带来的胜利,其后果超出了当时所能想象的程度。在国内,这个胜利加强了他的声望和权力,达到了过去德国统治者从未达到过的高度。这个胜利确立了他凌驾于将领们之上的地位,他们曾在成败关键时刻动摇,而希特勒却保持着坚定。最后,而且是最重要的,莱茵兰的占领,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军事行动,却为希特勒日后在欧洲寻找侵略机会打开了道路。因为欧洲不但由于万德军越过莱茵河桥梁而吓破了胆,而且它的战略形势也因此而无可挽回地改变了。
欲壑难填是希特勒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在他诚惶诚恐的把军队开进莱茵兰后,他的欲望之门彻底打开了。他把目光投向他的出生地奥地利。希望把奥地利并入德国,由此打开通向南欧的大门。
早在195年秋,希特勒国防军就开始代号“红色方案”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在197年11月5日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希特勒确定最迟在194年-1945年,实施其侵略扩张计划。
然而,张伯伦当选英国首相后,推行绥靖政策,197年11月,他派哈里法克斯访德,与希特勒在上萨尔茨堡会谈。希特勒提出了要求改变凡尔赛和约确定的现状,承认德国是欧洲大国权利的要求。哈里法克斯表示:“凡尔赛和约酿成的一切错误必须加以纠正,但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属于‘注定要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问题’。英国只是希望通过和平演进的方法,来实现这一改变。”
英国的态度,无疑壮了希特勒的胆,促使他决定提前行动。
奥地利地处中欧心脏地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纳粹德国颠覆奥地利的行动从未停止。194年策动法西斯分子刺杀奥地利首相多尔富斯,196年强迫奥地利签订《德奥协定》,要求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并让德奥法西斯党徒参加政府工作。此后,德国通过奥地利纳粹分子制造事端,为其出兵奥地利寻找借口。
随着德国陆军的逐渐成熟,英国缺乏坚决的意志,再加上希特勒一系列成功:第一次是重整军备;第二次是恢复征兵;第三次是进兵莱茵兰,以及同墨索里尼的胜利接触,这些无疑坚定了希特勒“胜利不是通过绝对有把握的道路来取得的,风险必须要冒,突然的跃进是必要”的信念。
194年7月5日,希特勒指使在维也纳的纳粹分子暗杀奥总理多尔宫斯。但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由库特.冯.许施尼格博士率领的政府部队,迅速重新控制了局势,暴动者被逮捕,其中1人被绞死。与此同时,作为奥地利保护人的墨索里尼急忙动员4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这给柏林造成了压力。希特勒见势不妙,马上缩了回去,并宣称这完全是奥地利的内政,对“残忍暗杀”表示遗憾。
事态由于墨索里尼的干预暂时告一段落,但希特勒并没有放弃夺取奥地利的企图。在196年7月11日奥德协定的秘密附件中,许施尼格对奥地利纳粹党作了影响深远的让步。自那时以来,希特勒的驻维也纳大使巴本,尊崇希特勒的指示,一直不停止破坏奥地利的独立和促使它与纳粹德国合并。在整个197年中,奥地利的纳粹分子在柏林的资助和唆使下,加紧了恐怖活动。奥地利几乎每天都有地方发生爆炸事件。在山区省份,纳粹党人常常大规模暴乱性“示威”,削弱了政府的地位。
198年1月5日,奥地利警察搜查一个叫7人委员会的团体在维也纳建立的办公处,警察在那里发现了由希特勒的代表鲁道夫.赫斯署名的文件,表明奥地利纳粹分子将在198年春天公开反叛,如果许施尼格企图镇压的话,德军将开入奥地利,以防止“日耳曼人内部流血”。其中一个文件,要当地纳粹分子谋杀他本人或者他的武官莫夫中将,以便为德国干涉制造借口。
巴本虽然被解职,但在被免职的第二天,他匆忙赶到希特勒那里,这位免职大使向希特勒提出一个令他感兴趣的建议:为什么不同许施尼格亲自商量一下?为什么不请他到伯希特斯加登来亲自谈一谈?希特勒觉得这个想法有点意思,顾不得才把巴本免职,就命令巴本回到维也纳去,安排这次会谈。
希特勒喜欢与外国政治家会晤,面对面地交谈。因为这样他就有机会看出对手的弱点。
许施尼格立即答应了,但为了自身安全,他提出了一些条件:他必须预先知道,希特勒希望讨论的具体是些什么问题;他必须预先得到保证,即196年7月11日签订的协定将保持不变。在这个协定中,德国答应尊重奥地利独立和不干涉奥地利内政。此外,会谈后发表的公报,必须重申两国将继续遵守196年的协定。
巴本赶紧回到上萨尔斯堡与希特勒会面,他回来时带来了希特勒的保证:196年的协定将保持不变,希特勒只是想讨论,自从这个协定签订以来,“继续存在哪些误会和分歧”。
&nbs... -->>
第十一回希特勒染指莱茵兰
纳粹党强并奥地利
凡尔赛条约规定,萨尔区煤矿由法国开采,行政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后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后,在萨尔区发展各种军事组织,建立“德意志阵线”,组织集会游行,使用暴力、恐吓手段,以确保德国在公民投票中获胜。195年1月1日的公投结果,赞成萨尔区并入德国的人占绝大多数。月1日,萨尔区正式并入德国。这个结果大大刺激了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的信心。
面对德国扩军备战行动,英国、法国和国际联盟理事会,除了发出空洞的警告外,对此并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惩罚行动。而希特勒认定,现在又该来弹弹“和平”调子,借以麻痹英法美。5月1日晚上,希特勒在国会发表“和平”演说。这次演说是他一生中最动听、而且无疑是最巧妙、最能迷惑人的演说之一。
希特勒宣称,德国丝毫没有要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德国要和平,是基于它的基本信念,同时它还认识到这样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事实:没有一个战争可能在本质上改变欧洲的苦恼,每一次战争的主要后果,是摧毁国家的精华。最后他声嘶力竭地喊道:“德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
希特勒在和平问题上大做文章,提出维护和平的1点建议。这些建议表面上看冠冕堂皇。但其内容不容忽视:德国不能在国联废除凡尔赛和约以前重回日内瓦。他暗示如果国联废除凡尔赛和约,各国的充分平等得到承认的话,那么德国将重新参加国联。
至于裁军,希特勒强调说:“德国政府同意能导致取消最重型武器的任何限制,特别是适用于侵略的武器,如像最重型的大炮和最重型坦克的任何限制。德国表明愿意对大炮口径、战舰、巡洋舰和鱼雷艇的任何限制。同样,德国政府愿意同意对潜水艇吨位的限制,或者完全取消潜水艇。”
关于这个问题,希特勒向英国放出一个特别的诱饵:愿意把德国的新海军限制为只有英国海军力量的5%;他说,这将使德国在海军吨位上,仍比法国海军力量低15%。
在希特勒这一诱饵的引诱下,英国政府上钩之快和态度之天真,令人难以置信。英国邀请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6月到英国进行海军谈判。里宾特洛甫率真地对英国人说,希特勒的建议是不能还价的,要么接受,要么拉倒。结果出人意料,英国人竟然全部接受了。
正如丘吉尔所说,真实的结果是:德国舰队可达英国1/的规定,可以使德国实行建造新舰艇的计划,使德国的造船厂开足马力至少也要大干10年。所以事实上对于德国海军的扩充,等于没有任何限制或约束。英国计划容许德国建造的军舰限额有:主力舰5艘、航空母舰艘、巡洋舰1艘和驱逐舰64艘。事实上,到战争爆发时,德国也只建造主力舰艘、巡洋舰11艘和驱逐舰5艘,而没有一艘航空母舰,还不及英国慷慨答应的一半。
然而,就在欧洲及美国为希特勒施放的“和平烟幕”所笼罩的时候,希特勒实际上完成了一项大胆冒险行动的策划工作。5月日,冯.勃洛姆将军向三军发出了一个指令,要他们拟出重新占领非军事化的莱恩兰计划。这次行动的代号叫“训练”,它要“以闪电速度突然一击”来完成。
希特勒于5月1日晚在国会大谈和平时,曾提到,由于苏俄和法国签订的互助协定,而使洛迦诺公约有了“一个在法律上不安全的因素”。这个协定是月日在巴黎,和月14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但直到这一年底,还没有被法国议会所批准。德国外交部在致法国政府的照会中,促请巴黎要注意这个“因素”。
195-196年的整个冬天,希特勒一直在等待机会。他注意到,法国和英国正忙着制止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侵略,但墨索里尼似乎逃脱了惩罚。国联尽管大肆宣传说要制裁,可是它实在无能为力。
希特勒认为,如果法国众议院或参议院批准了同苏俄的联盟,那么他就以此为借口。这个协议终于在月11日向众议院提出,在7日以5票对164票获得通过。
就在希特勒会见法国大使弗朗索瓦.庞赛的前一天,即月1日,希特勒作出了把德国军队开进非军事化莱茵兰的决定。希特勒作出这一决定,使得德国将军们感到惊慌。因为德国重整军备才刚刚开始,第一批应征的士兵不过是在几个月前才编入陆军。法国以及它的两个盟国波兰和捷克,就可以立即动员90个师,此外还有后备军100个师,这还没有把苏俄的军队计算在内。
重新占领莱恩兰,不仅表示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而且也表示违犯洛迦诺公约的条款。希特勒对这些事实并没有进行争论,他决定的根据是法国人不会进军。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外交行动上的大赌博。
196年月日,勃洛姆堡遵从希特勒的训示,发出了占领莱茵兰的正式命令。他告诉武装部队的高级指挥官们说,这必须是一个“突然行动”。勃洛姆堡预料这是一个“兵不血刃”的行动。如果结果不是那样,就是说法国竟然为此而战的话,那么,总司令保留“决定任何军事上反措施的权利”。这些反措施就是:赶紧从莱茵河对岸撤回!
196年月7日,星期六凌晨,希特勒的赌局开始了,德军开进了莱茵兰。
希特勒的这一冒险行动,吓坏了德国的将军们,陆军首脑勃洛姆堡在约德尔和大多数高级军官的支持下,要求撤回已经越过莱茵河的三营军队。但希特勒相信法国人不会进军,断然拒绝了态度动摇的总司令部的一切撤退建议。即使这样,希特勒的心里也在敲小鼓,在此之后,他私下对施密特博士说:“进军莱茵兰以后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兰,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利用的那点军事力量,即使用来稍作抵抗,也是不够的。”
但在一些动摇不定的将军们面前,希特勒却夸口说:“如果不是我,而是别人当德国的领导人,会发生什么情况?随便你们说,他会吓破胆的。我不得不说谎,但是我的无可动摇的顽强和惊人的沉着,挽救了我们!”
应该说希特勒不仅得到了法国人踌躇不定的帮助,而且还得到法国的英国盟友的帮助。法国外长皮埃尔月11日飞往伦敦,请求英国政府支持法国在莱茵兰采取军事上的对抗行动。他的请求被婉言谢绝,英国不愿冒引起战争的风险,虽然盟国对德国占有优势,然而根据洛迦诺公约的规定,法国是有权对德军进入这个非军事区采取军事行动的。而且根据这个条约,英国也是有义务以它自己的武装部队来支持法国的。
希特勒出兵占领莱茵兰之后,又指派他的外长里宾特洛甫到国联反咬一口。他按照希特勒的指示,逐字逐句讲完进军莱茵兰“纯法律方面的解释”后,接着提出了希特勒早些时候提出的裁军建议。
希特勒在莱茵兰的冒险成功,给他带来的胜利,其后果超出了当时所能想象的程度。在国内,这个胜利加强了他的声望和权力,达到了过去德国统治者从未达到过的高度。这个胜利确立了他凌驾于将领们之上的地位,他们曾在成败关键时刻动摇,而希特勒却保持着坚定。最后,而且是最重要的,莱茵兰的占领,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军事行动,却为希特勒日后在欧洲寻找侵略机会打开了道路。因为欧洲不但由于万德军越过莱茵河桥梁而吓破了胆,而且它的战略形势也因此而无可挽回地改变了。
欲壑难填是希特勒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在他诚惶诚恐的把军队开进莱茵兰后,他的欲望之门彻底打开了。他把目光投向他的出生地奥地利。希望把奥地利并入德国,由此打开通向南欧的大门。
早在195年秋,希特勒国防军就开始代号“红色方案”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在197年11月5日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希特勒确定最迟在194年-1945年,实施其侵略扩张计划。
然而,张伯伦当选英国首相后,推行绥靖政策,197年11月,他派哈里法克斯访德,与希特勒在上萨尔茨堡会谈。希特勒提出了要求改变凡尔赛和约确定的现状,承认德国是欧洲大国权利的要求。哈里法克斯表示:“凡尔赛和约酿成的一切错误必须加以纠正,但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属于‘注定要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问题’。英国只是希望通过和平演进的方法,来实现这一改变。”
英国的态度,无疑壮了希特勒的胆,促使他决定提前行动。
奥地利地处中欧心脏地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纳粹德国颠覆奥地利的行动从未停止。194年策动法西斯分子刺杀奥地利首相多尔富斯,196年强迫奥地利签订《德奥协定》,要求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并让德奥法西斯党徒参加政府工作。此后,德国通过奥地利纳粹分子制造事端,为其出兵奥地利寻找借口。
随着德国陆军的逐渐成熟,英国缺乏坚决的意志,再加上希特勒一系列成功:第一次是重整军备;第二次是恢复征兵;第三次是进兵莱茵兰,以及同墨索里尼的胜利接触,这些无疑坚定了希特勒“胜利不是通过绝对有把握的道路来取得的,风险必须要冒,突然的跃进是必要”的信念。
194年7月5日,希特勒指使在维也纳的纳粹分子暗杀奥总理多尔宫斯。但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由库特.冯.许施尼格博士率领的政府部队,迅速重新控制了局势,暴动者被逮捕,其中1人被绞死。与此同时,作为奥地利保护人的墨索里尼急忙动员4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这给柏林造成了压力。希特勒见势不妙,马上缩了回去,并宣称这完全是奥地利的内政,对“残忍暗杀”表示遗憾。
事态由于墨索里尼的干预暂时告一段落,但希特勒并没有放弃夺取奥地利的企图。在196年7月11日奥德协定的秘密附件中,许施尼格对奥地利纳粹党作了影响深远的让步。自那时以来,希特勒的驻维也纳大使巴本,尊崇希特勒的指示,一直不停止破坏奥地利的独立和促使它与纳粹德国合并。在整个197年中,奥地利的纳粹分子在柏林的资助和唆使下,加紧了恐怖活动。奥地利几乎每天都有地方发生爆炸事件。在山区省份,纳粹党人常常大规模暴乱性“示威”,削弱了政府的地位。
198年1月5日,奥地利警察搜查一个叫7人委员会的团体在维也纳建立的办公处,警察在那里发现了由希特勒的代表鲁道夫.赫斯署名的文件,表明奥地利纳粹分子将在198年春天公开反叛,如果许施尼格企图镇压的话,德军将开入奥地利,以防止“日耳曼人内部流血”。其中一个文件,要当地纳粹分子谋杀他本人或者他的武官莫夫中将,以便为德国干涉制造借口。
巴本虽然被解职,但在被免职的第二天,他匆忙赶到希特勒那里,这位免职大使向希特勒提出一个令他感兴趣的建议:为什么不同许施尼格亲自商量一下?为什么不请他到伯希特斯加登来亲自谈一谈?希特勒觉得这个想法有点意思,顾不得才把巴本免职,就命令巴本回到维也纳去,安排这次会谈。
希特勒喜欢与外国政治家会晤,面对面地交谈。因为这样他就有机会看出对手的弱点。
许施尼格立即答应了,但为了自身安全,他提出了一些条件:他必须预先知道,希特勒希望讨论的具体是些什么问题;他必须预先得到保证,即196年7月11日签订的协定将保持不变。在这个协定中,德国答应尊重奥地利独立和不干涉奥地利内政。此外,会谈后发表的公报,必须重申两国将继续遵守196年的协定。
巴本赶紧回到上萨尔斯堡与希特勒会面,他回来时带来了希特勒的保证:196年的协定将保持不变,希特勒只是想讨论,自从这个协定签订以来,“继续存在哪些误会和分歧”。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