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楼 www.shukulou.com,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1076年3月10日,一个春日清晨,阳光洒满颍州大地。这是城东的河堤工程动工的第九日。赵令畤深知流感疫情的破坏性。因此,在昨日午后,他便开始精心布置,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流感的爆发。
城东参与营造的人员约有四千五百人,这些勤劳的工匠们为了修建河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面对流感的威胁,赵令畤果断下令,全部暂停营造工程。他深知,保障工匠们的生命健康,才是重中之重。
为了确保工匠们的住宿安全卫生,赵令畤指派李诫带领部分工匠前往赵家村北面,修建了一座占地约50亩的工匠住宿营地。这里环境清幽,空气清新,为工匠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李譓则带领另外1500人,采用木板等材料,临时打通了颍州城东至颍西河堤工地的双车道道路,以确保物资能够方便快捷地往返于两地之间。
为了防止工匠们因恐慌而发生窜逃或流血事件,张三率领1200名厢兵维持现场秩序。他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威严而庄重,让工匠们心感畏惧,老实听令。赵平安则负责运送帐篷、石炭、石灰、药材等物资,确保工匠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赵令畤还与欧阳家达成了食材供应契约。欧阳三上每日负责供应食材,包括荤素搭配的菜肴,每人每日10文钱伙食费标准。让工匠们吃饱吃好。
为了保持工匠营地的卫生环境,张三还招募了10名乞丐,负责工匠休息营地的卫生打扫工作。同时,他还招收了50名城中年轻妇人,在厨房帮厨,为工匠们提供美味的餐食。
在赵令畤的精心布置下,喻上分率领工匠坊全力打造了各种器具,包括蒸柜、厨具、金属餐盘、运水车、餐车、移动火炉和烧水的壶等。这些器具的打造,为工匠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庞安时关掉了医馆,调动了所有医疗力量,坐诊产品展销会场,为工匠们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周同则率领30余名壮丁保护医护人员安全,确保他们在救治工匠们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条,颇有章法。
在吕公着这位老大人的坐镇下,整个河堤工地秩序井然,工匠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天气也为这次行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李诫和50余名工头的震慑下,工匠们遵守纪律,未出乱子。
吕公着和赵令畤在离产品展销会场不远的河堤上喝茶聊天。吕公着品了一口茶后,舒缓了口气说:“今日搞如此大阵仗,调动了颍州接近一半的厢军,1000顶军帐。自上任以来好久没有这样动作过了。那些被褥就要钱了,每顶军帐按10两银钱计算,正好1万两银钱!”赵令畤听后,毫不犹豫地示意夏清,送上1万两交子,然后鞠躬欠身道:“多谢师伯鼎力支持,否则不知道此地要死多少人,搞不好伤寒感冒都会传入城中。那时,吾得罪过就大了。”
吕公着摆摆手,说:“这都是旁枝末节,只要用心把这河堤工程修好,不要像文彦博那样,搞个劳什子六塔河工程。”赵令畤好奇地问道:“愿闻其详。”
吕公着,这位北宋的名臣,满面愁容地捋着胡须,长叹一声,他的声音充满了忧虑和无奈。他说道:“这一切的纷乱,都源于李垂的那本《导河形胜书》。在那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改变黄河的流向,让它流入河北境地。他认为这样一来,辽国这个统领河北地区的强国就会受到黄河的肆虐,而大宋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顺利取得胜利。”
吕公着轻轻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然而,事情并未按照李垂的预想发展。庆历八年(1048年),宰相文彦博向宋仁宗提出了个方案:建议通过六塔河分担黄河的流量,以此来避免洪水泛滥的可能。然而,这个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六塔河的宽度只有黄河的五分之一,以黄河那汹涌的流速和强大的冲击力,这样的小河显然是难以承受的。就在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北流河口被人为堵塞,黄河水被迫流入六塔河。结果,河水发生了倒灌,当晚就发生了决口,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哎~!”
吕公着说到这里,不禁感到一阵苦闷,他将一盏茶一饮而尽,又继续说道:“嘉佑五年(1060年),黄河在魏州第六埽决口,又冲出一条新道,这条东流河道被称为二股河。宰相王安石看到了黄河东流带来的好处,他认为这样可以让数百万顷的荒地变成良田,于是他果断拍板,决定恢复黄河东流。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顺利。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北流人为堵塞后,二股河恢复了东流。但不久之后,黄河又在许家港决口。熙宁五年(1072年)二月,朝廷大兴河役,堵塞二股河决口,同时也疏浚了二股河。虽然这项工作在四月就完成了,但到了六月,黄河又在大名夏津溢流。”
吕公着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尽管遭遇了这么多的挫折,王安石仍然坚持黄河东流的方案。熙宁六年(1073年)十月,朝廷在大名第四、第五埽处开直河,黄河再次回归二股河道。然而,仅过了三年,黄河就在澶州曹村大决口,黄河河道南移,河患日趋严重。如今看来,我们大宋北方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人民流离失所,田野荒芜,这真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啊!”
听到这里,赵令畤不禁大惊失色,他感叹道:“这李垂、文彦博、王安石可真是人才!尤其是这王安石,他又倔强又偏执,对黄河的治理如此执着。再这样下去,我们大宋北方必定会杳无人迹,赤贫千里。这还需要辽国来打吗?我们直接跑到江南去算了!不行,我得修书一封,告知亲族不要再折腾黄河了。我们应该顺应天意,顺势而为,才能真正实现吾大宋的长治久安。”
说到这里二人都陷入了沉默,他们各自心中都装着关于黄河治理的问题。赵令畤眉头紧锁,自言自语道:“这黄河,究竟要如何治理才能平息其肆虐的洪水呢?为何前朝之前没有如此频繁的黄河泛滥呢?”
吕公着听闻此言,也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黄河治理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朝廷的安危,更直接关系到千万百姓的生计。他捋着胡须,仔细分析着黄河泛滥的原因。
赵令畤见吕公着也在认真思考,继续自言自语道:“若是将黄河泛滥归因于妖魔鬼怪之事,我自然是不信的。黄河之水,难道自古以来便是黄色的吗?”他叹了口气,补充道:“若能亲自沿着黄河走一趟,定能更深入地了解黄河为何会变黄。”
吕公着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点头赞同道:“黄河水以泥沙居多,显然是因为有大量泥沙流入河中。这背后必然有着原因。”
赵令畤仿佛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他接口道:“若是能在泥沙流入黄河的区域广泛种植树木、草皮,固土防风,岂不是能够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吕公着闻言,立刻站了起来,来回走动。他思考着赵令畤的提议,脸上露出了认同的神色。他边走边说道:“所言极是!虽然这个方法见效慢,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必定能够见到成效!前朝之前没有如此多的黄泛,必然是因为黄河流域的植被没有被破坏,泥沙少量流入黄河。若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发动沿途民力,广泛种植树木和草坪,治理黄河定不在话下。”
听到吕公着的肯定,他知道,有了吕公着的支持,治理黄河的计划便有望付诸实施宋朝若真治理黄河,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只要圣旨一下,沿黄河把地一圈,谁敢越雷池一步?便可放手施为,无需担心有人阻挠。”
吕公着几步翻身骑上快马。他回头对赵令畤说道:“此处便由你负责,我即刻去写呈状,将黄河之事告知官家。我会叫张三过来听命于你,下面兵丁皆可通过张三调动。”说完,他扬鞭策马,绝尘而去。
赵令畤目送着吕公着离去。他知道,治理黄河的道路虽然漫长而艰难,但只要齐心协力,必定能够战胜这一挑战。
黄河水患一直是北宋政府非常棘手的问题。从汉代起,黄河在几次比较大的泛滥和改道后,经过王景的治理,在以后近8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相对安流的局面[。而到了北宋,黄河及其支流共泛溢154次,平均每年约0.92次。 仅黄河主干长时间大范围泛滥甚至改道有近80次,范围波及到淮河和御河流域的许多地区,对北宋的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灾害不独是自然现象,人为破坏也是引起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宋代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类不足引发黄河的泛滥。而北宋时期对自然无节制地破坏到了一定程度,它就以灾害的形式对人类进行报复。
从春秋战国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再到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斗争造成的影响,带来了两方面的后果。其一,是导致了黄河周围地区植被与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引起了灾害频繁发生。其二,它又再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自然所带来的伤害,自然灾害极有可能在“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原则的指导下,被述史者轻描淡写地一笔代过。即使有所记载,也早已被无情的战火所吞噬。宋代以后,中原地区军阀混战、长期割据的局面不复出现,更多的典籍得以留存,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史籍的数量也倍于前朝。这就在对自然灾害记载的数量上有了超过前代的可... -->>
公元1076年3月10日,一个春日清晨,阳光洒满颍州大地。这是城东的河堤工程动工的第九日。赵令畤深知流感疫情的破坏性。因此,在昨日午后,他便开始精心布置,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流感的爆发。
城东参与营造的人员约有四千五百人,这些勤劳的工匠们为了修建河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面对流感的威胁,赵令畤果断下令,全部暂停营造工程。他深知,保障工匠们的生命健康,才是重中之重。
为了确保工匠们的住宿安全卫生,赵令畤指派李诫带领部分工匠前往赵家村北面,修建了一座占地约50亩的工匠住宿营地。这里环境清幽,空气清新,为工匠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李譓则带领另外1500人,采用木板等材料,临时打通了颍州城东至颍西河堤工地的双车道道路,以确保物资能够方便快捷地往返于两地之间。
为了防止工匠们因恐慌而发生窜逃或流血事件,张三率领1200名厢兵维持现场秩序。他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威严而庄重,让工匠们心感畏惧,老实听令。赵平安则负责运送帐篷、石炭、石灰、药材等物资,确保工匠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赵令畤还与欧阳家达成了食材供应契约。欧阳三上每日负责供应食材,包括荤素搭配的菜肴,每人每日10文钱伙食费标准。让工匠们吃饱吃好。
为了保持工匠营地的卫生环境,张三还招募了10名乞丐,负责工匠休息营地的卫生打扫工作。同时,他还招收了50名城中年轻妇人,在厨房帮厨,为工匠们提供美味的餐食。
在赵令畤的精心布置下,喻上分率领工匠坊全力打造了各种器具,包括蒸柜、厨具、金属餐盘、运水车、餐车、移动火炉和烧水的壶等。这些器具的打造,为工匠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庞安时关掉了医馆,调动了所有医疗力量,坐诊产品展销会场,为工匠们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周同则率领30余名壮丁保护医护人员安全,确保他们在救治工匠们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条,颇有章法。
在吕公着这位老大人的坐镇下,整个河堤工地秩序井然,工匠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天气也为这次行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李诫和50余名工头的震慑下,工匠们遵守纪律,未出乱子。
吕公着和赵令畤在离产品展销会场不远的河堤上喝茶聊天。吕公着品了一口茶后,舒缓了口气说:“今日搞如此大阵仗,调动了颍州接近一半的厢军,1000顶军帐。自上任以来好久没有这样动作过了。那些被褥就要钱了,每顶军帐按10两银钱计算,正好1万两银钱!”赵令畤听后,毫不犹豫地示意夏清,送上1万两交子,然后鞠躬欠身道:“多谢师伯鼎力支持,否则不知道此地要死多少人,搞不好伤寒感冒都会传入城中。那时,吾得罪过就大了。”
吕公着摆摆手,说:“这都是旁枝末节,只要用心把这河堤工程修好,不要像文彦博那样,搞个劳什子六塔河工程。”赵令畤好奇地问道:“愿闻其详。”
吕公着,这位北宋的名臣,满面愁容地捋着胡须,长叹一声,他的声音充满了忧虑和无奈。他说道:“这一切的纷乱,都源于李垂的那本《导河形胜书》。在那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改变黄河的流向,让它流入河北境地。他认为这样一来,辽国这个统领河北地区的强国就会受到黄河的肆虐,而大宋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顺利取得胜利。”
吕公着轻轻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然而,事情并未按照李垂的预想发展。庆历八年(1048年),宰相文彦博向宋仁宗提出了个方案:建议通过六塔河分担黄河的流量,以此来避免洪水泛滥的可能。然而,这个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六塔河的宽度只有黄河的五分之一,以黄河那汹涌的流速和强大的冲击力,这样的小河显然是难以承受的。就在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北流河口被人为堵塞,黄河水被迫流入六塔河。结果,河水发生了倒灌,当晚就发生了决口,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哎~!”
吕公着说到这里,不禁感到一阵苦闷,他将一盏茶一饮而尽,又继续说道:“嘉佑五年(1060年),黄河在魏州第六埽决口,又冲出一条新道,这条东流河道被称为二股河。宰相王安石看到了黄河东流带来的好处,他认为这样可以让数百万顷的荒地变成良田,于是他果断拍板,决定恢复黄河东流。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顺利。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北流人为堵塞后,二股河恢复了东流。但不久之后,黄河又在许家港决口。熙宁五年(1072年)二月,朝廷大兴河役,堵塞二股河决口,同时也疏浚了二股河。虽然这项工作在四月就完成了,但到了六月,黄河又在大名夏津溢流。”
吕公着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尽管遭遇了这么多的挫折,王安石仍然坚持黄河东流的方案。熙宁六年(1073年)十月,朝廷在大名第四、第五埽处开直河,黄河再次回归二股河道。然而,仅过了三年,黄河就在澶州曹村大决口,黄河河道南移,河患日趋严重。如今看来,我们大宋北方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人民流离失所,田野荒芜,这真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啊!”
听到这里,赵令畤不禁大惊失色,他感叹道:“这李垂、文彦博、王安石可真是人才!尤其是这王安石,他又倔强又偏执,对黄河的治理如此执着。再这样下去,我们大宋北方必定会杳无人迹,赤贫千里。这还需要辽国来打吗?我们直接跑到江南去算了!不行,我得修书一封,告知亲族不要再折腾黄河了。我们应该顺应天意,顺势而为,才能真正实现吾大宋的长治久安。”
说到这里二人都陷入了沉默,他们各自心中都装着关于黄河治理的问题。赵令畤眉头紧锁,自言自语道:“这黄河,究竟要如何治理才能平息其肆虐的洪水呢?为何前朝之前没有如此频繁的黄河泛滥呢?”
吕公着听闻此言,也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黄河治理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朝廷的安危,更直接关系到千万百姓的生计。他捋着胡须,仔细分析着黄河泛滥的原因。
赵令畤见吕公着也在认真思考,继续自言自语道:“若是将黄河泛滥归因于妖魔鬼怪之事,我自然是不信的。黄河之水,难道自古以来便是黄色的吗?”他叹了口气,补充道:“若能亲自沿着黄河走一趟,定能更深入地了解黄河为何会变黄。”
吕公着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点头赞同道:“黄河水以泥沙居多,显然是因为有大量泥沙流入河中。这背后必然有着原因。”
赵令畤仿佛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他接口道:“若是能在泥沙流入黄河的区域广泛种植树木、草皮,固土防风,岂不是能够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吕公着闻言,立刻站了起来,来回走动。他思考着赵令畤的提议,脸上露出了认同的神色。他边走边说道:“所言极是!虽然这个方法见效慢,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必定能够见到成效!前朝之前没有如此多的黄泛,必然是因为黄河流域的植被没有被破坏,泥沙少量流入黄河。若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发动沿途民力,广泛种植树木和草坪,治理黄河定不在话下。”
听到吕公着的肯定,他知道,有了吕公着的支持,治理黄河的计划便有望付诸实施宋朝若真治理黄河,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只要圣旨一下,沿黄河把地一圈,谁敢越雷池一步?便可放手施为,无需担心有人阻挠。”
吕公着几步翻身骑上快马。他回头对赵令畤说道:“此处便由你负责,我即刻去写呈状,将黄河之事告知官家。我会叫张三过来听命于你,下面兵丁皆可通过张三调动。”说完,他扬鞭策马,绝尘而去。
赵令畤目送着吕公着离去。他知道,治理黄河的道路虽然漫长而艰难,但只要齐心协力,必定能够战胜这一挑战。
黄河水患一直是北宋政府非常棘手的问题。从汉代起,黄河在几次比较大的泛滥和改道后,经过王景的治理,在以后近8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相对安流的局面[。而到了北宋,黄河及其支流共泛溢154次,平均每年约0.92次。 仅黄河主干长时间大范围泛滥甚至改道有近80次,范围波及到淮河和御河流域的许多地区,对北宋的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灾害不独是自然现象,人为破坏也是引起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宋代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类不足引发黄河的泛滥。而北宋时期对自然无节制地破坏到了一定程度,它就以灾害的形式对人类进行报复。
从春秋战国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再到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斗争造成的影响,带来了两方面的后果。其一,是导致了黄河周围地区植被与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引起了灾害频繁发生。其二,它又再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自然所带来的伤害,自然灾害极有可能在“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原则的指导下,被述史者轻描淡写地一笔代过。即使有所记载,也早已被无情的战火所吞噬。宋代以后,中原地区军阀混战、长期割据的局面不复出现,更多的典籍得以留存,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史籍的数量也倍于前朝。这就在对自然灾害记载的数量上有了超过前代的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