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横空出世的神机局 (1/2)
书库楼 www.shukulou.com,星唐联合帝国的史前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永徽十一年,公元660年这一年,对于李安乐和她的皇家研究院而言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
数年前被李安乐和李康宁撒下去的“火种”在这个意义非凡的一年内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辉。这批“火种”其实就是两人用近乎于思想洗脑的特殊方法培养的七千多名熟练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技术骨干,以及一大批基础性的涉及到大量前置科技的科研项目。
在这一年里,研究院的那些科研项目都已经进入了收获期。
以阎立本、墨明、杨务廉为代表的工程师们组成了庞大的技术团队,这支队伍在李安乐亲自带领下对蓄热式平炉的实验装置进行了许多次试验,在这一年的二月初五终于完成了第一座实用性的蓄热式炼钢平炉的所有的测试任务。至此,平炉炼钢法工艺终于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二月初五这一天,建设在浐河西畔的这座全尺寸蓄热式炼钢平炉在经过了一天一夜的熔炼过程后,产出了三十多吨品质良好的液态钢水,这标志着大唐第一代炼钢平炉的研制终于可以宣告成功了。
这此前的四个多月期间,李安乐在研究院主持冶金技术和水力机械技术的研究工作,整个帝国的军政事务由当时还是监国太子的李康宁独自主持。在独自执掌军政大权的这几个月内,他经常去研究院探视自己最亲密的伙伴。
在第一座工程实用型的蓄热式炼钢平炉研制成功并持续运作了五天后,李安乐、李康宁站在热火朝天的繁忙的工作现场,看着那座犹如一座平房似的平炉设施,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即便二人拥有极为宏远的科技蓝图,即便两人提供了极其完善的技术攻关思路,即便研究院汇聚了这个年代的最优秀的一批已经被两人深度洗脑的工程师,实用型炼钢平炉的研制工作依然耗费了两年半多的时间!
说到底,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一下子建造十几立方米有效容积的平炉确实是一件技术跨度较大的事业。这样的工程涉及到的细节问题其实蛮多的,包括利用石灰石、碳酸盐矿物、铝矾土等造渣剂进行造渣的方法,以及除磷、除硫的方法,还有清理废渣的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要搞定与蓄热室相匹配的可以定期调节的空气阀门;还要把控好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投入量;最好还要适当添加能够增强合金性能的矿物成分;还得对水力鼓风机的鼓风吹气装置进行改进;还要改良蓄热室格栅结构;还要对熔炼炉的结构进行改进;还要对焦炭制作方法进行改良;等等。
不过,在李康宁看来,这样的划时代意义的炼钢技术设施仅仅经历不到三年的开发过程就实现了实用化,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奇迹中的奇迹。
随着第一代炼钢平炉从小型演示模型变成了巨大的实用化的炼钢设施,皇家研究院进入了一段科技成果大爆发的时期。
到了永徽十一年二月下旬,皇家研究院新建的第一套采用接触法的生产硫酸的设施成功运行,一天生产了两吨硫酸。这种硫酸生产设施实际上是用瓷釉替代了硫酸铅,起到了很好的抗腐蚀的作用。
三月份,由于玻璃制品的大量应用,一套基于热分解硝酸钾并氧化氮氧化物的合成路线的可以量产硝酸的生产设施也建成了,并且成功运行了起来;更加强大的新一代水力锻锤、水力车床等水力机械也开始替代掉初代产品;三月末,照抄另一时空的黄道婆设计思路的棉纺纱车和轧棉机被研究院造了出来,并且被研究院直辖的纺织厂投入使用。
到了四月,研究院已经初步建立了三酸两碱的初级化工产业,并且建造出了比较原始的分馏塔,对石油的加工和提炼的技术也开始发展了起来。
伴随着研究院的研发成果的大爆发,官方工业企业也开始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李康宁与李安乐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成立一个全新的直属于帝国中央的独立部门。于是乎,统领所有的国立工业企业的全新部门就在李康宁继位后的第二天就挂牌成立了,这个全新的部门就是神机局。该部门直接下辖了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日常杂货、兵器制造业等若干个事业部,其总部办公场所就设置在浐河西岸,诞生了第一座炼钢平炉的“神机局第一机械厂”直接与神机局总部的南侧直接相邻。
随着神机局的成立,原有的将作监、少府监这两大机构被彻底废除,成为了历史。为了与神机局进行更加紧密的配合,皇家研究院的总部也搬到了神机局总部的北侧。
与此同时,为了充实神机局的人手,李安乐从全国招募优秀的工匠,从工部抽调最优秀的匠籍人员,还把研究院的一部分专家塞进神机局。为了充实数学人才,李安乐甚至安排了一些太史局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到神机局兼职。
......
为了让大唐的科技发展之路能够持续地走下去,李康宁在继位之后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改革。
首先,李康宁让朝廷全面推广全新的度量衡单位体系,这套体系其实就是皇家研究院上上下下都已经习惯了的公制单位,包括吨、公斤、克、米、厘米等等。
其次,在李康宁的主导下,朝廷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深度改革,从法律层面上杜绝全社会对各类职业的歧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废除了匠籍身份必须世代沿袭的制度,并且把匠籍本身定义为一种职业,而且及时地改善神机局的工人待遇。其实早在贞观、永徽时期,大唐帝国的工匠地位已经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现在李康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升工人地位,其实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然后,李康宁把已有的官方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整合成了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机构,但仍然以汉代的“太学”命名这个机构。帝国太学府就在神机局成立后的第三天诞生了。
伴随着太学府的诞生,早已被皇家研究院全面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和抽象化的数学表达式也开始在官方学术界全面推广,而且还开始往地方的州立学校推广这一套数学表达体系。
随着全新的数学表达体系的推广,大唐帝国的知识传播的方式以及知识积累的过程也开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工匠的社会地位被李康宁的新政府拔高了全新的高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思想开始被整个帝国广泛接受。与此同时,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华文明的技术积累的方式和过程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全新的抽象化数学表达体系全面推广到全国,并且全国的识字率和受教育水平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到了那种地步之后,即便李康宁和李安乐彻底不管科技发展事业和教育事业,中华文明的技术积累的速度、广度、高度也会彻底一骑绝尘。
毕竟嘛,欧洲也要等到13世纪才开始全面推广阿拉伯数字以及全面推广以阿拉伯数字为基础的抽象化的数学表达式。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李安乐和李康宁提前播撒了关键的文明火种。
......
九月中旬,在皇家研究院与神机局的机械厂的通力合作下,神机局的机械事业部的机械工程师李淳风领衔的技术团队建造出了惊艳世人的巨大机械装置。这是这个地球上的第一座水力驱动的拥有擒纵器的机械时钟,也是第一座机械时钟。这台装置被李安乐命名为水运仪象台。
&nb... -->>
永徽十一年,公元660年这一年,对于李安乐和她的皇家研究院而言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
数年前被李安乐和李康宁撒下去的“火种”在这个意义非凡的一年内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辉。这批“火种”其实就是两人用近乎于思想洗脑的特殊方法培养的七千多名熟练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技术骨干,以及一大批基础性的涉及到大量前置科技的科研项目。
在这一年里,研究院的那些科研项目都已经进入了收获期。
以阎立本、墨明、杨务廉为代表的工程师们组成了庞大的技术团队,这支队伍在李安乐亲自带领下对蓄热式平炉的实验装置进行了许多次试验,在这一年的二月初五终于完成了第一座实用性的蓄热式炼钢平炉的所有的测试任务。至此,平炉炼钢法工艺终于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二月初五这一天,建设在浐河西畔的这座全尺寸蓄热式炼钢平炉在经过了一天一夜的熔炼过程后,产出了三十多吨品质良好的液态钢水,这标志着大唐第一代炼钢平炉的研制终于可以宣告成功了。
这此前的四个多月期间,李安乐在研究院主持冶金技术和水力机械技术的研究工作,整个帝国的军政事务由当时还是监国太子的李康宁独自主持。在独自执掌军政大权的这几个月内,他经常去研究院探视自己最亲密的伙伴。
在第一座工程实用型的蓄热式炼钢平炉研制成功并持续运作了五天后,李安乐、李康宁站在热火朝天的繁忙的工作现场,看着那座犹如一座平房似的平炉设施,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即便二人拥有极为宏远的科技蓝图,即便两人提供了极其完善的技术攻关思路,即便研究院汇聚了这个年代的最优秀的一批已经被两人深度洗脑的工程师,实用型炼钢平炉的研制工作依然耗费了两年半多的时间!
说到底,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一下子建造十几立方米有效容积的平炉确实是一件技术跨度较大的事业。这样的工程涉及到的细节问题其实蛮多的,包括利用石灰石、碳酸盐矿物、铝矾土等造渣剂进行造渣的方法,以及除磷、除硫的方法,还有清理废渣的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要搞定与蓄热室相匹配的可以定期调节的空气阀门;还要把控好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投入量;最好还要适当添加能够增强合金性能的矿物成分;还得对水力鼓风机的鼓风吹气装置进行改进;还要改良蓄热室格栅结构;还要对熔炼炉的结构进行改进;还要对焦炭制作方法进行改良;等等。
不过,在李康宁看来,这样的划时代意义的炼钢技术设施仅仅经历不到三年的开发过程就实现了实用化,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奇迹中的奇迹。
随着第一代炼钢平炉从小型演示模型变成了巨大的实用化的炼钢设施,皇家研究院进入了一段科技成果大爆发的时期。
到了永徽十一年二月下旬,皇家研究院新建的第一套采用接触法的生产硫酸的设施成功运行,一天生产了两吨硫酸。这种硫酸生产设施实际上是用瓷釉替代了硫酸铅,起到了很好的抗腐蚀的作用。
三月份,由于玻璃制品的大量应用,一套基于热分解硝酸钾并氧化氮氧化物的合成路线的可以量产硝酸的生产设施也建成了,并且成功运行了起来;更加强大的新一代水力锻锤、水力车床等水力机械也开始替代掉初代产品;三月末,照抄另一时空的黄道婆设计思路的棉纺纱车和轧棉机被研究院造了出来,并且被研究院直辖的纺织厂投入使用。
到了四月,研究院已经初步建立了三酸两碱的初级化工产业,并且建造出了比较原始的分馏塔,对石油的加工和提炼的技术也开始发展了起来。
伴随着研究院的研发成果的大爆发,官方工业企业也开始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李康宁与李安乐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成立一个全新的直属于帝国中央的独立部门。于是乎,统领所有的国立工业企业的全新部门就在李康宁继位后的第二天就挂牌成立了,这个全新的部门就是神机局。该部门直接下辖了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日常杂货、兵器制造业等若干个事业部,其总部办公场所就设置在浐河西岸,诞生了第一座炼钢平炉的“神机局第一机械厂”直接与神机局总部的南侧直接相邻。
随着神机局的成立,原有的将作监、少府监这两大机构被彻底废除,成为了历史。为了与神机局进行更加紧密的配合,皇家研究院的总部也搬到了神机局总部的北侧。
与此同时,为了充实神机局的人手,李安乐从全国招募优秀的工匠,从工部抽调最优秀的匠籍人员,还把研究院的一部分专家塞进神机局。为了充实数学人才,李安乐甚至安排了一些太史局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到神机局兼职。
......
为了让大唐的科技发展之路能够持续地走下去,李康宁在继位之后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改革。
首先,李康宁让朝廷全面推广全新的度量衡单位体系,这套体系其实就是皇家研究院上上下下都已经习惯了的公制单位,包括吨、公斤、克、米、厘米等等。
其次,在李康宁的主导下,朝廷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深度改革,从法律层面上杜绝全社会对各类职业的歧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废除了匠籍身份必须世代沿袭的制度,并且把匠籍本身定义为一种职业,而且及时地改善神机局的工人待遇。其实早在贞观、永徽时期,大唐帝国的工匠地位已经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现在李康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升工人地位,其实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然后,李康宁把已有的官方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整合成了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机构,但仍然以汉代的“太学”命名这个机构。帝国太学府就在神机局成立后的第三天诞生了。
伴随着太学府的诞生,早已被皇家研究院全面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和抽象化的数学表达式也开始在官方学术界全面推广,而且还开始往地方的州立学校推广这一套数学表达体系。
随着全新的数学表达体系的推广,大唐帝国的知识传播的方式以及知识积累的过程也开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工匠的社会地位被李康宁的新政府拔高了全新的高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思想开始被整个帝国广泛接受。与此同时,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华文明的技术积累的方式和过程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全新的抽象化数学表达体系全面推广到全国,并且全国的识字率和受教育水平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到了那种地步之后,即便李康宁和李安乐彻底不管科技发展事业和教育事业,中华文明的技术积累的速度、广度、高度也会彻底一骑绝尘。
毕竟嘛,欧洲也要等到13世纪才开始全面推广阿拉伯数字以及全面推广以阿拉伯数字为基础的抽象化的数学表达式。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李安乐和李康宁提前播撒了关键的文明火种。
......
九月中旬,在皇家研究院与神机局的机械厂的通力合作下,神机局的机械事业部的机械工程师李淳风领衔的技术团队建造出了惊艳世人的巨大机械装置。这是这个地球上的第一座水力驱动的拥有擒纵器的机械时钟,也是第一座机械时钟。这台装置被李安乐命名为水运仪象台。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