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宣政殿会议 (1/2)
书库楼 www.shukulou.com,星唐联合帝国的史前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大唐帝国的政治中枢的群臣来说,这一天上午的朝堂会议的议题依然比较费脑子。只不过,由于这次是与会人数临时扩增的朝堂扩大会议。
尽管每一旬十天内的朝会次数,相比上一代皇帝,已经降到了三次,但是紫宸殿上每位大臣都没觉得工作变得更轻松。而且,每个月其实也未必会有9次紫宸殿常务会议,在朔望朝参被废止的情况下,有时候某一个月当中的某次朝堂常务会议,会临时性地变成一次规模更大的会议,也就是参会人员数量和来源范围更大的朝堂扩大会议,也就是“宣政殿会议”。
至于一年一度的在含元殿举行的元旦大朝会,那还跟往常没啥区别,而这全新版本的宣政殿会议则与朔望朝参不一样了,宣政殿会议可是有地方行政区的官员参与的。从开天二年的元旦大朝会闭幕以后开始,整个帝国15个道的采访处置使,3个都护府(燕然、安东、安南)的都护,以及安西大都护府的大都护,都要来参加宣政殿会议,而全国各道的监察御史、大都督一般继续留守,除非中央有明确指令。只不过并非每个月都有这样的会议,而是由中央提前发出通知何月何日何时开会,然后这些被指定的要参与会议的地方大员们,在开会前一天都必须到达京城了,否则会被追责的,轻则警告,重则降职处分。当然,如果是前线作战的都护或大都护,有可能就参加不了会议,就可以获准缺席。
宣政殿大厅内,在场的大臣们的心态普遍有些紧张,仿佛一个个害怕被老师考问难题的学生。每次朝会,圣人几乎都会提出一些难题,把这些臣工难住。而这位辅国长公主更是让大臣们感到害怕,这位殿下几乎总是与圣人一唱一和的,那么他们的眼中的辅国殿下就更像一朵带刺的牡丹。李安乐总能提出一些新鲜的概念让这些文官武官们瞬间呆若木鸡,从而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知识严重匮乏的危机。而且,李安乐不会像李康宁那样给面子,她往往能提出一些无法回避的尖锐的矛盾难题,直指人心深处,拷问着人的内心思想的根源。
宣政殿的御座高台上,一袭赤黑色主色调常服的李康宁,摆动食指敲了敲御座扶手,金丝楠木材料制得的木质扶手哒哒哒作响。而李安乐也穿着同样色调的相当修身的翻领袍,就坐在一具软体棉袋沙发上,享受着懒人沙发的舒适感,这具相当简易的懒人沙发就紧紧挨在御座的左手边。
李康宁淡然道:“算一算,安西那边的捷报传到长安,已经两个月有余了,而倭国的使者半个月前也送来了请罪文书,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了这些事情的细则。那么,咱们大唐该如何处理倭国和大食国呢?诸位公卿有什么意见想说的吗?”
面对李康宁的提问,坐列于各个座位上的大臣们就立刻激烈争论了起来。很显然,大臣们的意见又像往常那样一开始就分成许多派别,有的人主张强硬处理,还有的人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有一些不太想抢先发表意见,不太想当出头鸟,嗯,不过,这不要紧。
“康宁只是让诸位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又没指望一场朝堂会议就拿出多么具体的详细计划。有什么意见趁早说啊,可别烂在肚子里憋坏咯!”安乐还是照样直呼康宁的名讳,而这种很自然行为,在场的来自地方的大臣们多数会感到惊讶,而长期待在长安的这些高级官员则或多或少地习惯了。
张文瓘也没多想,就从宰相座椅上站了起来,微微鞠了一躬,叉手行礼道:“圣人,倭国地狭民弱,一介蕞尔小国,不知天朝威仪而已,臣认为倭国是可以谅解的。倭国虽冒犯我大唐天威,但也懂得及时认罪,也是很识时务的,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已经明白大唐才是这天下的宗主。故而,臣认为,不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像前隋对待倭国使节的冒犯那样,就不去计较了吧。”
“呃,张侍中,那大食呢?莫非,也得像这样,不计较了?”刘仁轨也没站起来,只是坐在宰相椅上,略带不满的语气说道。
刘仁轨对于张文瓘的这套说辞并不满意,在他看来,张文瓘在对外事务上显得太保守了些。
“大食国与我们大唐相距太过遥远了,差不多两万里之遥,我们完全可以跟大食国井水不犯河水。刘仆射你觉得我唐还得派官军打回去不成?如果派遣官军再打回去,那么漫长的补给线就是西征的最大难关,而且,这也会浪费朝廷的精力。””张文瓘毫不退缩,直接回应刘仁轨的质疑。
程咬金则觉得圣人更倾向于更积极的具有进攻性的政策,于是乎说话向来含沙量不低的程咬金就从座椅上站起来直言了:“大食已犯我大唐,你觉得就这么算了?亏你几天前你还在茶会上口口声声说了,应该让大食国割地赔款!张老头啊张老头,怎么这就变卦啦?是不是大食国的使节给你啥好处啊?”
“程......程老匹夫,说这种诛心之问岂能不讲证据?我这是为大唐长远利益着想!”
“那你说,怎么个长远利益法?啊?啊?啊?如果我们大唐对大食国那群鼠辈置之不理,怎么彰显我大唐在河中地区乃至整个西域的权威?按照圣人此前所言,我们大唐不仅仅要宣扬中华之天威,还要扩展整个华夏族群的生存空间。而葱岭以西、天山以北、乌浒河以东,恰恰有非常广大的土地适宜农耕。这次大食国可是八万之师来犯,我朝若是不了了之,那么下次如果十万,十五万,二十万大军入侵,是不是继续不了了之?西域诸多附庸邦国若是见到大食大举侵入安西,势必倾向于左右逢源,甚至出现大批附庸国倒戈的情况,届时安西的局势会更加复杂,甚至动摇我唐在西域的统治力,这是你所希望的吗?”
“诶?程老匹夫,你居然也会想得如此长远!”上官仪惊呼。
“是啊,程大将军说得对呀!那伊丽河......”杨胄对于程咬金的这些说法深感认同,身为安西大都护,他对安西广大地区的了解非常深刻,纵然大唐官军的战斗力超强,但是仅以两万四千兵力镇守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对于伊丽河流域到乌浒河流域之间的许多水草丰美之地,尤其是农垦潜力很大的几处环境相当湿润的平原,杨胄是亲眼所见。
“呸!对什么对呀?这也叫目光长远?这分明是好高骛远!”戴至德站起来反驳道,“诸位都别忘了,未来十年内,大唐的主要精力应该是在什么地方!是海内万民的生计,以及南方的开垦建设,以及西南边陲的拓实,以及辽东的移民实边!”
“那吐蕃呢?”程咬金扬起脸来,质问道。
戴至德摊了摊手:“以后再说吧,没必要现在就讨伐吐蕃。”
“吐蕃贼人派... -->>
对于大唐帝国的政治中枢的群臣来说,这一天上午的朝堂会议的议题依然比较费脑子。只不过,由于这次是与会人数临时扩增的朝堂扩大会议。
尽管每一旬十天内的朝会次数,相比上一代皇帝,已经降到了三次,但是紫宸殿上每位大臣都没觉得工作变得更轻松。而且,每个月其实也未必会有9次紫宸殿常务会议,在朔望朝参被废止的情况下,有时候某一个月当中的某次朝堂常务会议,会临时性地变成一次规模更大的会议,也就是参会人员数量和来源范围更大的朝堂扩大会议,也就是“宣政殿会议”。
至于一年一度的在含元殿举行的元旦大朝会,那还跟往常没啥区别,而这全新版本的宣政殿会议则与朔望朝参不一样了,宣政殿会议可是有地方行政区的官员参与的。从开天二年的元旦大朝会闭幕以后开始,整个帝国15个道的采访处置使,3个都护府(燕然、安东、安南)的都护,以及安西大都护府的大都护,都要来参加宣政殿会议,而全国各道的监察御史、大都督一般继续留守,除非中央有明确指令。只不过并非每个月都有这样的会议,而是由中央提前发出通知何月何日何时开会,然后这些被指定的要参与会议的地方大员们,在开会前一天都必须到达京城了,否则会被追责的,轻则警告,重则降职处分。当然,如果是前线作战的都护或大都护,有可能就参加不了会议,就可以获准缺席。
宣政殿大厅内,在场的大臣们的心态普遍有些紧张,仿佛一个个害怕被老师考问难题的学生。每次朝会,圣人几乎都会提出一些难题,把这些臣工难住。而这位辅国长公主更是让大臣们感到害怕,这位殿下几乎总是与圣人一唱一和的,那么他们的眼中的辅国殿下就更像一朵带刺的牡丹。李安乐总能提出一些新鲜的概念让这些文官武官们瞬间呆若木鸡,从而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知识严重匮乏的危机。而且,李安乐不会像李康宁那样给面子,她往往能提出一些无法回避的尖锐的矛盾难题,直指人心深处,拷问着人的内心思想的根源。
宣政殿的御座高台上,一袭赤黑色主色调常服的李康宁,摆动食指敲了敲御座扶手,金丝楠木材料制得的木质扶手哒哒哒作响。而李安乐也穿着同样色调的相当修身的翻领袍,就坐在一具软体棉袋沙发上,享受着懒人沙发的舒适感,这具相当简易的懒人沙发就紧紧挨在御座的左手边。
李康宁淡然道:“算一算,安西那边的捷报传到长安,已经两个月有余了,而倭国的使者半个月前也送来了请罪文书,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了这些事情的细则。那么,咱们大唐该如何处理倭国和大食国呢?诸位公卿有什么意见想说的吗?”
面对李康宁的提问,坐列于各个座位上的大臣们就立刻激烈争论了起来。很显然,大臣们的意见又像往常那样一开始就分成许多派别,有的人主张强硬处理,还有的人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有一些不太想抢先发表意见,不太想当出头鸟,嗯,不过,这不要紧。
“康宁只是让诸位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又没指望一场朝堂会议就拿出多么具体的详细计划。有什么意见趁早说啊,可别烂在肚子里憋坏咯!”安乐还是照样直呼康宁的名讳,而这种很自然行为,在场的来自地方的大臣们多数会感到惊讶,而长期待在长安的这些高级官员则或多或少地习惯了。
张文瓘也没多想,就从宰相座椅上站了起来,微微鞠了一躬,叉手行礼道:“圣人,倭国地狭民弱,一介蕞尔小国,不知天朝威仪而已,臣认为倭国是可以谅解的。倭国虽冒犯我大唐天威,但也懂得及时认罪,也是很识时务的,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已经明白大唐才是这天下的宗主。故而,臣认为,不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像前隋对待倭国使节的冒犯那样,就不去计较了吧。”
“呃,张侍中,那大食呢?莫非,也得像这样,不计较了?”刘仁轨也没站起来,只是坐在宰相椅上,略带不满的语气说道。
刘仁轨对于张文瓘的这套说辞并不满意,在他看来,张文瓘在对外事务上显得太保守了些。
“大食国与我们大唐相距太过遥远了,差不多两万里之遥,我们完全可以跟大食国井水不犯河水。刘仆射你觉得我唐还得派官军打回去不成?如果派遣官军再打回去,那么漫长的补给线就是西征的最大难关,而且,这也会浪费朝廷的精力。””张文瓘毫不退缩,直接回应刘仁轨的质疑。
程咬金则觉得圣人更倾向于更积极的具有进攻性的政策,于是乎说话向来含沙量不低的程咬金就从座椅上站起来直言了:“大食已犯我大唐,你觉得就这么算了?亏你几天前你还在茶会上口口声声说了,应该让大食国割地赔款!张老头啊张老头,怎么这就变卦啦?是不是大食国的使节给你啥好处啊?”
“程......程老匹夫,说这种诛心之问岂能不讲证据?我这是为大唐长远利益着想!”
“那你说,怎么个长远利益法?啊?啊?啊?如果我们大唐对大食国那群鼠辈置之不理,怎么彰显我大唐在河中地区乃至整个西域的权威?按照圣人此前所言,我们大唐不仅仅要宣扬中华之天威,还要扩展整个华夏族群的生存空间。而葱岭以西、天山以北、乌浒河以东,恰恰有非常广大的土地适宜农耕。这次大食国可是八万之师来犯,我朝若是不了了之,那么下次如果十万,十五万,二十万大军入侵,是不是继续不了了之?西域诸多附庸邦国若是见到大食大举侵入安西,势必倾向于左右逢源,甚至出现大批附庸国倒戈的情况,届时安西的局势会更加复杂,甚至动摇我唐在西域的统治力,这是你所希望的吗?”
“诶?程老匹夫,你居然也会想得如此长远!”上官仪惊呼。
“是啊,程大将军说得对呀!那伊丽河......”杨胄对于程咬金的这些说法深感认同,身为安西大都护,他对安西广大地区的了解非常深刻,纵然大唐官军的战斗力超强,但是仅以两万四千兵力镇守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对于伊丽河流域到乌浒河流域之间的许多水草丰美之地,尤其是农垦潜力很大的几处环境相当湿润的平原,杨胄是亲眼所见。
“呸!对什么对呀?这也叫目光长远?这分明是好高骛远!”戴至德站起来反驳道,“诸位都别忘了,未来十年内,大唐的主要精力应该是在什么地方!是海内万民的生计,以及南方的开垦建设,以及西南边陲的拓实,以及辽东的移民实边!”
“那吐蕃呢?”程咬金扬起脸来,质问道。
戴至德摊了摊手:“以后再说吧,没必要现在就讨伐吐蕃。”
“吐蕃贼人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