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楼 www.shukulou.com,轮回之帝国历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官掌控和压制,甚至在某些人眼里还有武人要与文官平起平坐的意思,但这是不是也可以看成兵权更集中到了帝国皇帝的手上?
在老赵的看法中,当初陛下安排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宋瑞任兵部尚书、苏刘义为督军指挥使,改组枢密院,整编禁军将其明确分成水、步两大块,他的目的,既是要把兵部仍掌控在文官和士大夫的手中,更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重新严密地控制兵权。
这个世上有很多事情,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而有些事情就算老赵不了解他“英睿的太祖之后”的深意,他也是能明白其中一些奥妙的。
只不过当他收到陛下“给兵部在帝国宝行里立个帐户,并在其中先放入六十万贯,用以采购军服”的旨意后,他的心态终于也产生了某种失衡。
事实上,虽然帝国陛下在众人面前指定由兵部与黄道婆立约定购新军服的行为,其含义已十分明显,但当时很多人仍然在潜意识里面拒绝朝着“陛下会把钱交给兵部”这方面想。他们仅仅是认为:立约归立约,即将花钱的还是朝廷。
这样讲并不是托词。
因为,像后世的做法那样,朝廷(政府)把军费交给兵部(国防部)自行支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难以想象的,甚至他们根本不愿意想、也完全不敢想。
前面曾经提到,宋代的“留使”制度,是对唐后期“留使”做法的改进。也就是朝廷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天下的财权。
这样做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去藩镇制度下的“留使”做法,使得藩镇在控制了兵权之后,又名正言顺地拿到了财权,从此他们愈发做大,朝廷再也难以控制。
从宋代自身的情况看,自北宋开始,朝廷每年岁入的近八成全用在了养兵上。而现在的行朝,花钱只多不少。
将这么大一笔钱全交给兵部,除了那个胆大包天的帝国陛下,其他人、包括老赵,说仅仅是想一下,他们内心里就会颤抖的近乎要“杯具”,这绝不是什么夸张。
但是,无论想到了也好,没想到也罢,有了帝国陛下的旨意,这个例一开,按那个“胆大包天”小子的行事风格,以后还会怎样?
所谓的“都督府”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庞大“军镇”,现在还要把钱财也交给他们,有史实为鉴,老赵的脑袋就真有点乱了。
这时候,他也想起了朝堂上的众人所言:“藩镇之祸已不远矣”。
这样的“复国”,怕不是“复国”,而是变成了“引祸”啊。
-------------------------------
老赵要是知道这个“陛下”并非是他“家谱”中人,咱估计他不仅立刻理解了为什么那小子会如此胆大包天的“没谱”,更会当场泪奔。
至于苏刘义和兵部的众人,对黄道婆办个小小的纺织服装加工厂如此兴师动众,自然也是因陛下要将朝廷八成的岁入交给兵部。
陛下在如此“偏向”兵部,你还不上心?哼哼,就算是满地找茬,也一定要将你送上军事法庭。
-------------------------------
心态失衡的赵与珞,身子颤抖,脑袋发蒙,拿着诏书就跑去找了陆秀夫。
陛下是这位当朝帝师的好学生,而且这个旨意的下发,按朝廷的规矩,也要先经这个丞相之手,他必须、也是当然要先向陆秀夫讨个说法。
但是,陆秀夫却表现出了超乎赵与珞预料的平静。
他瞟了一眼老赵手里拿着的圣旨,立即明了了他的来意。然后微微叹了口气:“看来陛下是真准备将军费交给兵部来使用了。”
赵与珞一怔。这个道貌岸然的陆君实似乎对此事并不意外。
没等他继续转这个念头,就听陆秀夫又接着问道:“依你之见,按陛下的性子,这件事就这么简单?”
不等他的回答,朝廷的首席大臣兼帝师已经轻轻地摇了摇头,并自言自语地说道:“怕是不见得啊。”
赵与珞忽然整个人冷静了下来。
陛下无疑是一个“英睿之主”,可也更是一个“狡诈之徒”。仅从国债、宝行一事就可看出,他遇事往往算计良多。
既然你能想到的事,他难道就想不到?真是不见得啊。
他立刻盯着陆秀夫问道:“陆相,以你之见,陛下这是……?”
陆秀夫看了他一眼,却又叹口气:“说实话,在下也并不知陛下内心真正所想,你我还是当面问他吧。”
赵与珞满心疑虑地跟着陆秀夫进了宫,但他并不知道,不仅他将从他“英睿的太祖之后”嘴里听到另一个“野心”,而且这个“野心”,是他赵与珞、也是所有朝廷中人现在根本难以所想象。
***********
(看到了书友留言,在下一定将这本书写完。)
官掌控和压制,甚至在某些人眼里还有武人要与文官平起平坐的意思,但这是不是也可以看成兵权更集中到了帝国皇帝的手上?
在老赵的看法中,当初陛下安排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宋瑞任兵部尚书、苏刘义为督军指挥使,改组枢密院,整编禁军将其明确分成水、步两大块,他的目的,既是要把兵部仍掌控在文官和士大夫的手中,更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重新严密地控制兵权。
这个世上有很多事情,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而有些事情就算老赵不了解他“英睿的太祖之后”的深意,他也是能明白其中一些奥妙的。
只不过当他收到陛下“给兵部在帝国宝行里立个帐户,并在其中先放入六十万贯,用以采购军服”的旨意后,他的心态终于也产生了某种失衡。
事实上,虽然帝国陛下在众人面前指定由兵部与黄道婆立约定购新军服的行为,其含义已十分明显,但当时很多人仍然在潜意识里面拒绝朝着“陛下会把钱交给兵部”这方面想。他们仅仅是认为:立约归立约,即将花钱的还是朝廷。
这样讲并不是托词。
因为,像后世的做法那样,朝廷(政府)把军费交给兵部(国防部)自行支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难以想象的,甚至他们根本不愿意想、也完全不敢想。
前面曾经提到,宋代的“留使”制度,是对唐后期“留使”做法的改进。也就是朝廷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天下的财权。
这样做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去藩镇制度下的“留使”做法,使得藩镇在控制了兵权之后,又名正言顺地拿到了财权,从此他们愈发做大,朝廷再也难以控制。
从宋代自身的情况看,自北宋开始,朝廷每年岁入的近八成全用在了养兵上。而现在的行朝,花钱只多不少。
将这么大一笔钱全交给兵部,除了那个胆大包天的帝国陛下,其他人、包括老赵,说仅仅是想一下,他们内心里就会颤抖的近乎要“杯具”,这绝不是什么夸张。
但是,无论想到了也好,没想到也罢,有了帝国陛下的旨意,这个例一开,按那个“胆大包天”小子的行事风格,以后还会怎样?
所谓的“都督府”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庞大“军镇”,现在还要把钱财也交给他们,有史实为鉴,老赵的脑袋就真有点乱了。
这时候,他也想起了朝堂上的众人所言:“藩镇之祸已不远矣”。
这样的“复国”,怕不是“复国”,而是变成了“引祸”啊。
-------------------------------
老赵要是知道这个“陛下”并非是他“家谱”中人,咱估计他不仅立刻理解了为什么那小子会如此胆大包天的“没谱”,更会当场泪奔。
至于苏刘义和兵部的众人,对黄道婆办个小小的纺织服装加工厂如此兴师动众,自然也是因陛下要将朝廷八成的岁入交给兵部。
陛下在如此“偏向”兵部,你还不上心?哼哼,就算是满地找茬,也一定要将你送上军事法庭。
-------------------------------
心态失衡的赵与珞,身子颤抖,脑袋发蒙,拿着诏书就跑去找了陆秀夫。
陛下是这位当朝帝师的好学生,而且这个旨意的下发,按朝廷的规矩,也要先经这个丞相之手,他必须、也是当然要先向陆秀夫讨个说法。
但是,陆秀夫却表现出了超乎赵与珞预料的平静。
他瞟了一眼老赵手里拿着的圣旨,立即明了了他的来意。然后微微叹了口气:“看来陛下是真准备将军费交给兵部来使用了。”
赵与珞一怔。这个道貌岸然的陆君实似乎对此事并不意外。
没等他继续转这个念头,就听陆秀夫又接着问道:“依你之见,按陛下的性子,这件事就这么简单?”
不等他的回答,朝廷的首席大臣兼帝师已经轻轻地摇了摇头,并自言自语地说道:“怕是不见得啊。”
赵与珞忽然整个人冷静了下来。
陛下无疑是一个“英睿之主”,可也更是一个“狡诈之徒”。仅从国债、宝行一事就可看出,他遇事往往算计良多。
既然你能想到的事,他难道就想不到?真是不见得啊。
他立刻盯着陆秀夫问道:“陆相,以你之见,陛下这是……?”
陆秀夫看了他一眼,却又叹口气:“说实话,在下也并不知陛下内心真正所想,你我还是当面问他吧。”
赵与珞满心疑虑地跟着陆秀夫进了宫,但他并不知道,不仅他将从他“英睿的太祖之后”嘴里听到另一个“野心”,而且这个“野心”,是他赵与珞、也是所有朝廷中人现在根本难以所想象。
***********
(看到了书友留言,在下一定将这本书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