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楼 www.shukulou.com,轮回之帝国历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队骑兵冲向了对方的阵营,但就在敌人的阵前,他们以领队为首,突然转向,整个骑队变为横向掠过对手的战阵,同时引弓将箭抛射入对方的阵中。
这是蒙古骑兵遇到中原步军大阵时最传统、最经典的战法了。
由于步军在战场上通常都是排列成密集、严整的阵型,掠过阵前的骑兵的每一次抛射,总是能够对这些几乎站立不动的步卒造成一定的伤害。通过一队队骑兵以这样的方式、在运动中连续向对方投放打击,不断地杀伤敌人,一旦对方抵挡不住,或者在这种持续不断的打击下,阵型中开始出现慌乱,任何一队突进的骑兵就不再横掠,而是向混乱处直接突入,从而使得该处的混乱更加扩大。这时候,后面的骑兵再跟进突击,最终导致对方的阵型全面崩溃。
虽然步卒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不能用弓箭这样的远程武器对突进到阵前的骑兵进行反击,但他们最具威胁的覆盖性抛射,很快就因骑兵的持续冲击,使得弓箭手的臂力急剧下降,从而对阵前运动中的、排列并不那么紧密的骑兵造成的伤害越来越低。
最严重的情况则是,如果战场远离城镇,骑兵在这样的对抗中,数量又多到还能围住对手,断绝对方的补给,那么,就算是身着铠甲、防护力极强的中原百战精兵,在这种没日没夜、持续不断地消耗和精神压力下,也很难摆脱崩溃的命运。
这其实是一种疲惫、消耗对手的打法。因为分析整个过程,并不难看出,其中的不对等,就是骑兵的轮流上阵,使得他们的每一队,都在以极小、或微不足道的代价,消耗步军的体力,给他们施加精神上的压力。
骑兵在这样的对抗中是能够得到一定休息的,而步军在此期间,则始终面临着威胁、承受着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
甚至在这种对抗中,即便偶尔受挫,骑兵也可以利用自己战场上的机动性,快速实现分散脱离,将损失降到最低,然后重新集结再战。
这种能以较小的代价、来获取更大战果的情况,实际就是千百年来,游牧民族的骑兵敢于挑战人口数量远超自己的中原王朝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不过一旦上述条件改变,这种挑战就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了。
就像此时的哪队骑兵,尽管射出了手中的箭,可也失去了往日的从容,箭刚离弓,他们就开始拼命催促战马远离。但在他们的身后,已经响起了一阵像爆竹般的声音。
十几匹战马的身上顿时暴出了血雾,在跑出了几步后,它们就在悲鸣中倒了下去。数名幸存的骑士茫然地爬了起来,他们的眼中有着绝望之色,这种绝望甚至都让他们忘掉了迈开双腿跑向远处。随着再度传来的“爆竹”声,他们和还有几匹已经失去主人的战马,一同倒在原野上。
……
望着这一幕的伯颜,眼中闪烁着惊惧之色。他的脑海中正在飞快的转动,却又一片空白。
宋景炎十七年(元至元二十九年)的下邳之战,面对伯颜的大军压境,宋军并没有龟缩在城内,而是毫不犹豫地冲出城外列阵,与他们进行了野战。
但宋军在此战中摆出了他们过去早已放弃的车阵。这些战车、或者说原本载货的大车,两边都竖有厢板,呈线型的被排列在阵前,环绕着整个军阵。
这个新出现的情况,对伯颜、甚至是其它元军将领,并不能说是多大的一个意外。因为他们都知道,车上装有厢板,原本是为了便于载货,而这个时候,它们就有了阻挡战马和箭簇的作用。
在绝大多数元军将领的看法中,宋军摆出这个阵型,从根本上说,还是出于一种对骑兵突进的畏惧。
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看到宋军出城迎战,心里多少都松了口气。这自然是由于,假如需要在攻城和野战两者之间选择,他们更喜欢的还是野战。
灵璧攻城的经历,对许多蒙古将领来说,实在是一个噩梦。
然而伯颜却从中嗅出了一丝令他不安的气息。因为在事先的设想中,他仍然觉得,刚刚拿下下邳、立足未稳的宋军,面对他优势的兵力,据守城池的可能性更大。而在短短的数日之内,宋军也不可能把才经历了战火的下邳城弄得固若金汤,元军完全能够把他们一战“击而走之”。
但现在对方的主动迎战恰恰说明,他们同样认识到了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下邳的防守,只能和自己全力一搏。
不同于其他元军将领,伯颜从灵璧一战中已经隐约感觉到、在这种敢于一战的背后,还意味着什么,因此他的内心里就提前产生了某种警惕。>
一队骑兵冲向了对方的阵营,但就在敌人的阵前,他们以领队为首,突然转向,整个骑队变为横向掠过对手的战阵,同时引弓将箭抛射入对方的阵中。
这是蒙古骑兵遇到中原步军大阵时最传统、最经典的战法了。
由于步军在战场上通常都是排列成密集、严整的阵型,掠过阵前的骑兵的每一次抛射,总是能够对这些几乎站立不动的步卒造成一定的伤害。通过一队队骑兵以这样的方式、在运动中连续向对方投放打击,不断地杀伤敌人,一旦对方抵挡不住,或者在这种持续不断的打击下,阵型中开始出现慌乱,任何一队突进的骑兵就不再横掠,而是向混乱处直接突入,从而使得该处的混乱更加扩大。这时候,后面的骑兵再跟进突击,最终导致对方的阵型全面崩溃。
虽然步卒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不能用弓箭这样的远程武器对突进到阵前的骑兵进行反击,但他们最具威胁的覆盖性抛射,很快就因骑兵的持续冲击,使得弓箭手的臂力急剧下降,从而对阵前运动中的、排列并不那么紧密的骑兵造成的伤害越来越低。
最严重的情况则是,如果战场远离城镇,骑兵在这样的对抗中,数量又多到还能围住对手,断绝对方的补给,那么,就算是身着铠甲、防护力极强的中原百战精兵,在这种没日没夜、持续不断地消耗和精神压力下,也很难摆脱崩溃的命运。
这其实是一种疲惫、消耗对手的打法。因为分析整个过程,并不难看出,其中的不对等,就是骑兵的轮流上阵,使得他们的每一队,都在以极小、或微不足道的代价,消耗步军的体力,给他们施加精神上的压力。
骑兵在这样的对抗中是能够得到一定休息的,而步军在此期间,则始终面临着威胁、承受着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
甚至在这种对抗中,即便偶尔受挫,骑兵也可以利用自己战场上的机动性,快速实现分散脱离,将损失降到最低,然后重新集结再战。
这种能以较小的代价、来获取更大战果的情况,实际就是千百年来,游牧民族的骑兵敢于挑战人口数量远超自己的中原王朝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不过一旦上述条件改变,这种挑战就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了。
就像此时的哪队骑兵,尽管射出了手中的箭,可也失去了往日的从容,箭刚离弓,他们就开始拼命催促战马远离。但在他们的身后,已经响起了一阵像爆竹般的声音。
十几匹战马的身上顿时暴出了血雾,在跑出了几步后,它们就在悲鸣中倒了下去。数名幸存的骑士茫然地爬了起来,他们的眼中有着绝望之色,这种绝望甚至都让他们忘掉了迈开双腿跑向远处。随着再度传来的“爆竹”声,他们和还有几匹已经失去主人的战马,一同倒在原野上。
……
望着这一幕的伯颜,眼中闪烁着惊惧之色。他的脑海中正在飞快的转动,却又一片空白。
宋景炎十七年(元至元二十九年)的下邳之战,面对伯颜的大军压境,宋军并没有龟缩在城内,而是毫不犹豫地冲出城外列阵,与他们进行了野战。
但宋军在此战中摆出了他们过去早已放弃的车阵。这些战车、或者说原本载货的大车,两边都竖有厢板,呈线型的被排列在阵前,环绕着整个军阵。
这个新出现的情况,对伯颜、甚至是其它元军将领,并不能说是多大的一个意外。因为他们都知道,车上装有厢板,原本是为了便于载货,而这个时候,它们就有了阻挡战马和箭簇的作用。
在绝大多数元军将领的看法中,宋军摆出这个阵型,从根本上说,还是出于一种对骑兵突进的畏惧。
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看到宋军出城迎战,心里多少都松了口气。这自然是由于,假如需要在攻城和野战两者之间选择,他们更喜欢的还是野战。
灵璧攻城的经历,对许多蒙古将领来说,实在是一个噩梦。
然而伯颜却从中嗅出了一丝令他不安的气息。因为在事先的设想中,他仍然觉得,刚刚拿下下邳、立足未稳的宋军,面对他优势的兵力,据守城池的可能性更大。而在短短的数日之内,宋军也不可能把才经历了战火的下邳城弄得固若金汤,元军完全能够把他们一战“击而走之”。
但现在对方的主动迎战恰恰说明,他们同样认识到了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下邳的防守,只能和自己全力一搏。
不同于其他元军将领,伯颜从灵璧一战中已经隐约感觉到、在这种敢于一战的背后,还意味着什么,因此他的内心里就提前产生了某种警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