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长大了 (1/2)
书库楼 www.shukulou.com,继皇后之女人不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松格里雅十四岁了,这年也正巧赶上了三年一届的选秀。家里人请了嬷嬷过来教松格里雅规矩,这些嬷嬷都是从前在宫里伺候过,年满之后被放出来的,最懂这里头的弯弯绕。
松格里雅学规矩学得很快,很地道,嬷嬷们都夸奖着,鹇姬对自己的女儿很有信心。她的雅儿是一个有福气的人,长得又漂亮,性子又大方。况且,咱家里出身虽然不是满门显赫,但可也不低啊,没什么理由雅儿不能嫁个好人家的。
雍正十一年的初春,在乌拉那拉那布尔的家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尽管家中有一个待选的女儿,但大家似乎都不曾为这个有福气,且进退有度,每天都乐呵呵的女子担忧过。而这一切,对于主角吴那拉来说,似乎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吴那拉第一次听说自己的父亲叫那布尔的时侯确实喷了一回,姓乌拉那拉叫那布尔,出身镶黄旗还当着佐领,据吴那拉所知,整个大清有记载的也就只有一个了——清高宗继皇后的父亲。直到后来又知道了自己出生在康熙五十七年,吴那拉就彻底淡定了,她的确是未来乾隆皇帝的继皇后啊。
清高宗继皇后在雍正年间被赐给当时的储君宝亲王为侧福晋,其实按理来说,以乌拉那拉氏四品宅的出身,原本是没有这么高规格的待遇的,封个格格也就差不多了。后世许多人都认为高宗继后跟孝敬宪皇后有亲属关系,在清史专家吴那拉看来,这种说法纯属搞笑。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就好像吴彦祖姓吴,她吴那拉也姓吴,难道吴彦祖就是她弟吗?显然不是。
孝敬宪皇后是费扬古的嫡女,正黄旗出身。高宗继后是镶黄旗,虽然两者都姓乌拉那拉,但都不是一个旗的,又谈何亲戚呢?更何况古代人同姓不婚,这两家人连姻亲关系都不可能会有。与正黄旗孝敬宪的生而高贵、满门显赫不同,孝继后的身份其实说不上高,父亲是一个正四品的小官员,在京城之中,掉下来一片瓦来都能砸到好几个。
说起来为什么乌拉那拉氏会被直接指给宝亲王做侧福晋呢?雍正爷倒底在想神马呢?这里头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了,一个女人,她姓高。没错啦,就是乾隆那只老色狼,一辈子最爱的女人,唯一的慧贤皇贵妃。
话说,时值雍正十一年,宝亲王弘历再度请旨雍正,抬府内包衣高氏为侧福晋,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就高氏之事向雍正请旨了。雍正十年的时侯,弘历就已经闹过一回了,雍正没有同意,事情不了了之。这次,雍正依旧不想理会弘历那茬儿,但弘历锲而不舍,两父子闹得是不大开心。
大臣对弘历的做法颇有微词,要知道,风流多情对于一个储君来说可不是什么优点啊。尽管这是一个微不足道小瑕疵,但雍正爷心眼小,所谓天家无小事嘛,再细微的瑕疵也必须严肃对待。雍正为了弘历的名声着想,就决定在这一届的秀女中为弘历挑选一个满洲大姓的侧福晋,一来是转移群众对弘历和高氏的关注和非议,二来是用这个女子来分高氏的宠。
这个满洲大姓的女子,出身既不能高得压制了嫡福晋富察氏,又不能低了让人看笑话。于是,出身上三旗,但父亲却只是一个小官的乌拉那拉氏就进入了雍正的视线,倒霉的雀屏中选了。要不然,就依着那布尔的官位,乌拉那拉氏是绝对不会被指给弘历的。就算指了,也应该是像珂里叶特氏那样,指为格格,而不会一上来就是侧福晋。
也许正因为如此吧,明明没有资格,却坐上了那个位置。就像给一个茶壶扣上了一个锅盖,这错位的开始,早已注定了错位的结局......
乌拉那拉氏的一生就是一个呈满了杯具的茶几,为了给弘历遮羞,她成为了弘历后宫的一员。在她嫁给宝亲王的同时,高氏成为了侧福晋。自始至终,她一直都是个挡箭牌一般的存在。
在乾隆登基之初,乌拉那拉氏被封为娴妃。所谓娴,乃雅也。张衡在《上林赋》中有云:绝殊离俗,妖冶娴都。这个娴,意思是优雅脱俗。
从封号可见,乌拉那拉氏是个安静、优雅的女人。她明白自己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在后宫的生活十分小心谨慎。不像有些艺术作品里面描写的那样,脾气耿直,喜欢忠言逆耳什么的。乌拉那拉氏一向淑慎贤明,夙娴礼教。秉承做人要低调的格言,战战兢兢的在弘历的后宫生活了十多年。
如果她一直是娴妃,或者娴贵妃,那么这个女人应该是会得善终的。可惜的是,慧贤和孝贤死得太早了。乾隆喜欢汉妃,喜欢包衣,整个后宫里就没见有几个满洲姑奶奶,作为乾隆后宫里唯二出身上三旗的女子,乌拉那拉氏在孝贤死后,无奈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于是,再一次的,虽然她没有资格,但是却坐上那个位置,那个皇后的位置。身份压不住场,又不得乾隆的宠爱,真是杯具中的杯具啊......
乾隆十年,乌拉那拉晋娴贵妃,背后伴随的是魏氏的上位。年轻的魏氏因为其美好善良,被乾隆所看中。一届包衣宫女一上来就封了贵人不说,仅仅六个月之后,就无子无功的晋封了令嫔。
慧贤是乾隆十年四月间死的,而魏氏是乾隆十年五月忽然一夜之间以雷霆之势上位的,时间太过巧合。吴那拉分析,要说乾隆将魏氏当成... -->>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松格里雅十四岁了,这年也正巧赶上了三年一届的选秀。家里人请了嬷嬷过来教松格里雅规矩,这些嬷嬷都是从前在宫里伺候过,年满之后被放出来的,最懂这里头的弯弯绕。
松格里雅学规矩学得很快,很地道,嬷嬷们都夸奖着,鹇姬对自己的女儿很有信心。她的雅儿是一个有福气的人,长得又漂亮,性子又大方。况且,咱家里出身虽然不是满门显赫,但可也不低啊,没什么理由雅儿不能嫁个好人家的。
雍正十一年的初春,在乌拉那拉那布尔的家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尽管家中有一个待选的女儿,但大家似乎都不曾为这个有福气,且进退有度,每天都乐呵呵的女子担忧过。而这一切,对于主角吴那拉来说,似乎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吴那拉第一次听说自己的父亲叫那布尔的时侯确实喷了一回,姓乌拉那拉叫那布尔,出身镶黄旗还当着佐领,据吴那拉所知,整个大清有记载的也就只有一个了——清高宗继皇后的父亲。直到后来又知道了自己出生在康熙五十七年,吴那拉就彻底淡定了,她的确是未来乾隆皇帝的继皇后啊。
清高宗继皇后在雍正年间被赐给当时的储君宝亲王为侧福晋,其实按理来说,以乌拉那拉氏四品宅的出身,原本是没有这么高规格的待遇的,封个格格也就差不多了。后世许多人都认为高宗继后跟孝敬宪皇后有亲属关系,在清史专家吴那拉看来,这种说法纯属搞笑。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就好像吴彦祖姓吴,她吴那拉也姓吴,难道吴彦祖就是她弟吗?显然不是。
孝敬宪皇后是费扬古的嫡女,正黄旗出身。高宗继后是镶黄旗,虽然两者都姓乌拉那拉,但都不是一个旗的,又谈何亲戚呢?更何况古代人同姓不婚,这两家人连姻亲关系都不可能会有。与正黄旗孝敬宪的生而高贵、满门显赫不同,孝继后的身份其实说不上高,父亲是一个正四品的小官员,在京城之中,掉下来一片瓦来都能砸到好几个。
说起来为什么乌拉那拉氏会被直接指给宝亲王做侧福晋呢?雍正爷倒底在想神马呢?这里头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了,一个女人,她姓高。没错啦,就是乾隆那只老色狼,一辈子最爱的女人,唯一的慧贤皇贵妃。
话说,时值雍正十一年,宝亲王弘历再度请旨雍正,抬府内包衣高氏为侧福晋,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就高氏之事向雍正请旨了。雍正十年的时侯,弘历就已经闹过一回了,雍正没有同意,事情不了了之。这次,雍正依旧不想理会弘历那茬儿,但弘历锲而不舍,两父子闹得是不大开心。
大臣对弘历的做法颇有微词,要知道,风流多情对于一个储君来说可不是什么优点啊。尽管这是一个微不足道小瑕疵,但雍正爷心眼小,所谓天家无小事嘛,再细微的瑕疵也必须严肃对待。雍正为了弘历的名声着想,就决定在这一届的秀女中为弘历挑选一个满洲大姓的侧福晋,一来是转移群众对弘历和高氏的关注和非议,二来是用这个女子来分高氏的宠。
这个满洲大姓的女子,出身既不能高得压制了嫡福晋富察氏,又不能低了让人看笑话。于是,出身上三旗,但父亲却只是一个小官的乌拉那拉氏就进入了雍正的视线,倒霉的雀屏中选了。要不然,就依着那布尔的官位,乌拉那拉氏是绝对不会被指给弘历的。就算指了,也应该是像珂里叶特氏那样,指为格格,而不会一上来就是侧福晋。
也许正因为如此吧,明明没有资格,却坐上了那个位置。就像给一个茶壶扣上了一个锅盖,这错位的开始,早已注定了错位的结局......
乌拉那拉氏的一生就是一个呈满了杯具的茶几,为了给弘历遮羞,她成为了弘历后宫的一员。在她嫁给宝亲王的同时,高氏成为了侧福晋。自始至终,她一直都是个挡箭牌一般的存在。
在乾隆登基之初,乌拉那拉氏被封为娴妃。所谓娴,乃雅也。张衡在《上林赋》中有云:绝殊离俗,妖冶娴都。这个娴,意思是优雅脱俗。
从封号可见,乌拉那拉氏是个安静、优雅的女人。她明白自己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在后宫的生活十分小心谨慎。不像有些艺术作品里面描写的那样,脾气耿直,喜欢忠言逆耳什么的。乌拉那拉氏一向淑慎贤明,夙娴礼教。秉承做人要低调的格言,战战兢兢的在弘历的后宫生活了十多年。
如果她一直是娴妃,或者娴贵妃,那么这个女人应该是会得善终的。可惜的是,慧贤和孝贤死得太早了。乾隆喜欢汉妃,喜欢包衣,整个后宫里就没见有几个满洲姑奶奶,作为乾隆后宫里唯二出身上三旗的女子,乌拉那拉氏在孝贤死后,无奈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于是,再一次的,虽然她没有资格,但是却坐上那个位置,那个皇后的位置。身份压不住场,又不得乾隆的宠爱,真是杯具中的杯具啊......
乾隆十年,乌拉那拉晋娴贵妃,背后伴随的是魏氏的上位。年轻的魏氏因为其美好善良,被乾隆所看中。一届包衣宫女一上来就封了贵人不说,仅仅六个月之后,就无子无功的晋封了令嫔。
慧贤是乾隆十年四月间死的,而魏氏是乾隆十年五月忽然一夜之间以雷霆之势上位的,时间太过巧合。吴那拉分析,要说乾隆将魏氏当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