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楼 www.shukulou.com,劫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在大商帝国朝野上下,甚至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皇三子桂王怎么看起来都是一个有点儿放浪形骸,有点儿离经叛道,有点儿贪财好色,有点儿安于享乐,甚至有点儿小无赖的那么一个浑身都是毛病,里外都是茶余饭后故事的人。在帝国上下,三个皇子中,人们最怕也最敬畏的是铁血无情的皇长子齐王,最仰慕也最爱戴的是温文尔雅的皇次子豫王,但如果说让老百姓最喜欢也最敢于亲近的确是那个嬉笑怒骂撒泼打滚儿的皇三子桂王。
可有一点,老百姓不知道,满朝文官知道的也不多,帝国军中却无将帅不知。这个世人眼中颠三倒四甚至没六儿的现眼王爷,打起仗来却是大商军中年轻一代将帅里面最飘忽不定最诡计百出最不循规蹈矩的一员邪将,敌人都称他“笑面虎”,让人头痛不已。没有任何将帅愿意与他为敌。曾经与他敌对的对手也全都以可悲凄惨的结局告终。
他也是帝国将领中最难使唤,最不服从调遣,违抗军令最多的人。可事实的结果却偏偏全都证明他的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全都是正确的。全都对战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甚至有一两次,在战役极度危险,参战军团面临灭顶之灾的关键时刻,他突然改变原定所部计划,神出鬼没地挽救了事先不可预测的败局。让你事后如何去惩罚他?最可恨的是当太祖或主帅事后恼怒地当面质问他为何战前会议上不能事先提出他对既定战略的不同意见?可他给的答案确总是肯定地说战前他是完全同意既定战略的,自己并没有额外的意见。至于以后的变数,每次也只有等到面临危险前的那一刻,他脑海中才会突然灵光一闪,妙计从天而降,幸运地拯救了他自己和大家的性命。至于问什么回回都这样,他说他自己也没法儿说清。这个解释实在让人无法信服。可反观他平日里总是那副吊儿郎当毫没正形的样子,却也让人无从怀疑。
慢慢地,军中喜欢他的人们就以“天下第一副将”来称呼他。不喜欢他的人却暗地里说他阴险狡诈两面三刀,十足的“笑面虎”。可种老将军父亲老种将军,王猛父亲王老将军和军中第一猛将裕亲王千岁这三位响当当的帝国军神却都不这么认为。他们三个私下都曾对太祖说过“这小子灵气却又散漫,故意整得自己神神叨叨的。可大用,却不可重用。“没错,太祖心里早就这么看待自己这个儿子了。只是不说出口罢了。可无论世人如何评论他,桂王都不在意。他就仿佛一点儿也没听到一样。仍然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装疯卖傻。
说心里话,太祖最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可不是父皇角度的喜欢,而是一个寻常人家父亲眼光里的喜欢。这是永远也无法当众说出口的。
大商军队一直以纪律严明,善待百姓闻名天下。太祖身先士卒,御下极严。也凭此打造了一支军纪严整,号令严明的铁军。可无疑皇三子桂王却是其中唯一一个异数。善待百姓这条,他做得很好,绝对秋毫无犯。可军纪严明这点,就真的差劲了。在军中最最出名,流传也最为广泛的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桂王违反军规带着亲兵一起到城中一酒肆内饮酒,桂王醉酒,众人又无钱付账,事后被人举报。想起来也真可恨。当时正是一场大战之后,商军得胜,收复了一座城池。太祖皇帝亲自参与指挥了这场战役。他下命除一部留守城内的部队之外,余下所有参战部队退到城外三十里扎营,一律不得外出,就地休整待命。太祖自是随驻城部队留宿城中。
没想到第二天中午,桂王就悄悄领着十名亲兵,不顾军令,跑到城中一酒肆之内饮酒作乐。等要结账离开之时,桂王才发现自己忘带钱了。一众亲兵跟着主将出来,身上更是一个铜板都没拿。乱世之中,酒肆老板以为众人要吃霸王餐,哪敢得罪军爷,连忙上前免单,心内只求速速送走几位瘟神,不要砸了自己的酒肆。桂王虽然喝得有点儿高,但也不肯占如此丢人的便宜。他红着脸大声吩咐亲兵们把各自身上所佩戴的刀剑留下抵押,晚些再派人拿钱过来赎回。吓得老板连连摆手。稳住了心惊胆战的酒肆老板,放下了几把亲兵的贴身刀剑,桂王哈哈大笑着领人上马飞奔而去。桂王并没有失言,没到晚上就派人拿钱过来赎回了兵器。
其实事情也很简单,可没成想却被一小队正在城中巡查军纪的宪兵看到了。领头的是一位宪兵百夫长。他的弟弟曾在桂王军中服役,因战时临阵脱逃,被桂王执行军法,亲手斩杀了。他心中恨极了桂王。无奈地位悬殊,无力也无理报仇。恰好桂王违纪这件事被他亲眼瞧到。当时,他嘱咐手下士兵躲开桂王众人的视线,并没有敢管此事。事后,他暗自思考了好久,才决定拼死一搏,为弟弟报仇解恨。好好吃罢晚饭,他就不顾一切地就跑到了太祖驻地,当面汇报了桂王违纪饮酒之事。请太祖亲自定夺。听到桂王明目张胆地违反军纪,太祖不由大怒。命令马青率领自己的侍卫连夜将桂王抓到了城中。一番严厉申斥之后,太祖本意罚桂王三日禁闭,将十名参与违纪的桂王亲兵每人重打三十军棍了事。没成想,桂王充好汉,为自己的亲兵开脱解罪,亲自揽下了所有的罪责。惹得太祖狂怒,饶了十名亲兵,重打了桂王五十军棍。打得这小子一个劲儿地狂喊乱叫。
桂王被他手下的亲兵抬回了他自己城外的大营之后,太祖也消了怒气。想到儿子那被打得鲜血淋漓的屁股,心内着实心疼。背着旁人,只带了马青和几个贴身的高手侍卫,太祖一行就悄悄儿地跑到了桂王城外的营帐探望。通过桂王所部驻地之时,太祖发现军容整齐,营帐布局严整。整个部队士气高昂,戒备森严,完全不似桂王那副懈怠的样子。临近桂王大帐,太祖稍稍驻马远望。耳边听到有一阵阵低低的哭泣之声随风传来,太祖马上命身边一名侍卫前去打探情况。过了一柱香的功夫,侍卫就回来禀报说桂王已熟睡了。主将大帐的军校士卒们心疼桂王的伤势,又怕惊扰桂王休息,因此全都暗自低声偷偷哭泣。听到此语,太祖不由陷入一阵沉思。稍后不久,太祖调转马头,带领手下沿来路又返回了城中。
第二件事情是桂王居然亲自招揽身边的一众军校亲兵,在他的帅帐之中聚众开局赌博。吵嚷之声惊动了四周路过的百姓。一时风言四起。最终被人“好心地”上报到了太祖面前。此事在朝野公开的影响甚是恶劣。
此事发生伊始,民间的传言即迅速在朝野上下风传。朝中大臣们私下议论纷纷。大多数人心底窃笑不已,就等着看桂王的笑话。少数心机深沉敏锐的朝臣却暗暗认为此事实在不可思议,怎么琢磨里面都透着一股耐人寻味的诡异味道。
当然,有关这件丑事的情报分析也在第一时间摆在了太祖皇帝的案头之上。“锦衣卫”早已为太祖在朝野上下秘密搭建起了一张巨大而又十分隐秘的情报天网。事关皇三子桂王殿下的信息当然是重中之重。怎么可能让至尊晚于他人知晓呢?太祖皇帝仔细阅读完“锦衣卫”汇总了有关此事的各方面信息,一一比对,逐步分析完成的报告,也是满脸疑惑不解。总觉得这件荒唐的事情绝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那么毫无道理。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不可言说的秘密。
太祖自认这世上最了解桂王的人除了最疼爱他的母后就是自己这个父皇了。虽然他家这个老三看起来总是一副吊儿郎当放荡不羁的样子,但太祖心里坚信这些无非都是一些虚浮的表象,这小子骨子里还是一个明白事理懂得轻重知晓大义的商家优秀儿郎。怎么可能毫无遮掩地做出这么一件胆大妄为的糊涂事呢?这绝不是这个心有锦绣的老三能干出来的混蛋事情。可到底是为什么呢?太祖心里存下来大大的一个疑问。
这件事的疑点实在是太多了。第一,事情发生的时间就非常不对。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正是大商帝国西北边陲夏州的收复战役打响之时。帝国历经十年的辛苦经营,积攒钱粮物资,厉兵秣马,兵峰西指,终于等到开通了纵穿龙虎山脉,连接汶州和夏州的军事要道。商河的河道也疏通拓宽完毕,东西水运畅通。太祖钦点种老将军挂帅。皇命一下,刻不容缓。种老将军立即点齐数十员心腹大将,四十万征西大军在众将的率领之下,经水旱两路联运,浩浩荡荡出发,按计划部署在汶州一线,先头部队更是已到达孔县西部安营扎寨,集结待命。帝国已完全进入战时状态,大战一触即发。在此紧要光头,桂王身为皇子藩王,又是帝国军中主要将领之一,怎会心宽到不顾战时军命,胆大妄为到聚众狂赌?
第二,事情发生时,桂王的身份不对。收复西北夏州,完成帝国疆土一统,一直以来都是太祖与满朝重臣的头号理想。虽然战场距离京师遥远,但拱卫京师,保护天子安全仍是大战开启之前必做的首要战略安排。京师东有齐王·南有豫王,两位名将各率十万精兵强将以为屏障,足可放心。虽然京师内外有帝国中央军团十万禁军护卫。但以裕亲王殿下为首的枢密院核心并不完全放心。因为裕亲王在这场大战之中,身负皇命,被任命为征西军团的付帅,驻守汶州,统领征西大军的后营。总预备队,兵马钱粮,一应后勤供给等等事物统统全由裕亲王殿下亲自为帅调配管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枢密院特意制定计划,在京师西部的冀州定县再增加一道防御屏障,特意建立中央军团的京西大营,并征调桂王亲率手下一半兵力,五万精兵,由藩地北上,在定县安营扎寨。作为钦命中央军团的付帅,京西大营的主将,桂王身负重任,被火速征召率军回京。他怎么敢不顾皇命在身,忘却自己肩上的重任,竟然明目张胆地在自己的帅帐之内聚众狂赌,放肆浪荡至此呢?
第三,事情发生时,桂王帅帐所处的地点不对。桂王已率军到达定县,建立了京西大营。京西大营所在的冀州定县距离京师只有百里之遥。由大营出发,快马飞奔,三个时辰即可抵达京城。这么近的距离,相当于就在京师的眼皮底下,桂王怎么就敢丝毫不顾忌太祖天威难测,朝中众大臣虎视眈眈,而得意忘形地聚众赌博呢?
仅仅就凭以上三点疑惑,太祖心里就可以清晰地断定桂王此事其中肯定有诈。
在太祖的心底桂王虽然不是表面上最听话的那个孩子,但确是心地最为宽厚仁义的一位皇子。除却朝...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在大商帝国朝野上下,甚至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皇三子桂王怎么看起来都是一个有点儿放浪形骸,有点儿离经叛道,有点儿贪财好色,有点儿安于享乐,甚至有点儿小无赖的那么一个浑身都是毛病,里外都是茶余饭后故事的人。在帝国上下,三个皇子中,人们最怕也最敬畏的是铁血无情的皇长子齐王,最仰慕也最爱戴的是温文尔雅的皇次子豫王,但如果说让老百姓最喜欢也最敢于亲近的确是那个嬉笑怒骂撒泼打滚儿的皇三子桂王。
可有一点,老百姓不知道,满朝文官知道的也不多,帝国军中却无将帅不知。这个世人眼中颠三倒四甚至没六儿的现眼王爷,打起仗来却是大商军中年轻一代将帅里面最飘忽不定最诡计百出最不循规蹈矩的一员邪将,敌人都称他“笑面虎”,让人头痛不已。没有任何将帅愿意与他为敌。曾经与他敌对的对手也全都以可悲凄惨的结局告终。
他也是帝国将领中最难使唤,最不服从调遣,违抗军令最多的人。可事实的结果却偏偏全都证明他的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全都是正确的。全都对战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甚至有一两次,在战役极度危险,参战军团面临灭顶之灾的关键时刻,他突然改变原定所部计划,神出鬼没地挽救了事先不可预测的败局。让你事后如何去惩罚他?最可恨的是当太祖或主帅事后恼怒地当面质问他为何战前会议上不能事先提出他对既定战略的不同意见?可他给的答案确总是肯定地说战前他是完全同意既定战略的,自己并没有额外的意见。至于以后的变数,每次也只有等到面临危险前的那一刻,他脑海中才会突然灵光一闪,妙计从天而降,幸运地拯救了他自己和大家的性命。至于问什么回回都这样,他说他自己也没法儿说清。这个解释实在让人无法信服。可反观他平日里总是那副吊儿郎当毫没正形的样子,却也让人无从怀疑。
慢慢地,军中喜欢他的人们就以“天下第一副将”来称呼他。不喜欢他的人却暗地里说他阴险狡诈两面三刀,十足的“笑面虎”。可种老将军父亲老种将军,王猛父亲王老将军和军中第一猛将裕亲王千岁这三位响当当的帝国军神却都不这么认为。他们三个私下都曾对太祖说过“这小子灵气却又散漫,故意整得自己神神叨叨的。可大用,却不可重用。“没错,太祖心里早就这么看待自己这个儿子了。只是不说出口罢了。可无论世人如何评论他,桂王都不在意。他就仿佛一点儿也没听到一样。仍然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装疯卖傻。
说心里话,太祖最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可不是父皇角度的喜欢,而是一个寻常人家父亲眼光里的喜欢。这是永远也无法当众说出口的。
大商军队一直以纪律严明,善待百姓闻名天下。太祖身先士卒,御下极严。也凭此打造了一支军纪严整,号令严明的铁军。可无疑皇三子桂王却是其中唯一一个异数。善待百姓这条,他做得很好,绝对秋毫无犯。可军纪严明这点,就真的差劲了。在军中最最出名,流传也最为广泛的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桂王违反军规带着亲兵一起到城中一酒肆内饮酒,桂王醉酒,众人又无钱付账,事后被人举报。想起来也真可恨。当时正是一场大战之后,商军得胜,收复了一座城池。太祖皇帝亲自参与指挥了这场战役。他下命除一部留守城内的部队之外,余下所有参战部队退到城外三十里扎营,一律不得外出,就地休整待命。太祖自是随驻城部队留宿城中。
没想到第二天中午,桂王就悄悄领着十名亲兵,不顾军令,跑到城中一酒肆之内饮酒作乐。等要结账离开之时,桂王才发现自己忘带钱了。一众亲兵跟着主将出来,身上更是一个铜板都没拿。乱世之中,酒肆老板以为众人要吃霸王餐,哪敢得罪军爷,连忙上前免单,心内只求速速送走几位瘟神,不要砸了自己的酒肆。桂王虽然喝得有点儿高,但也不肯占如此丢人的便宜。他红着脸大声吩咐亲兵们把各自身上所佩戴的刀剑留下抵押,晚些再派人拿钱过来赎回。吓得老板连连摆手。稳住了心惊胆战的酒肆老板,放下了几把亲兵的贴身刀剑,桂王哈哈大笑着领人上马飞奔而去。桂王并没有失言,没到晚上就派人拿钱过来赎回了兵器。
其实事情也很简单,可没成想却被一小队正在城中巡查军纪的宪兵看到了。领头的是一位宪兵百夫长。他的弟弟曾在桂王军中服役,因战时临阵脱逃,被桂王执行军法,亲手斩杀了。他心中恨极了桂王。无奈地位悬殊,无力也无理报仇。恰好桂王违纪这件事被他亲眼瞧到。当时,他嘱咐手下士兵躲开桂王众人的视线,并没有敢管此事。事后,他暗自思考了好久,才决定拼死一搏,为弟弟报仇解恨。好好吃罢晚饭,他就不顾一切地就跑到了太祖驻地,当面汇报了桂王违纪饮酒之事。请太祖亲自定夺。听到桂王明目张胆地违反军纪,太祖不由大怒。命令马青率领自己的侍卫连夜将桂王抓到了城中。一番严厉申斥之后,太祖本意罚桂王三日禁闭,将十名参与违纪的桂王亲兵每人重打三十军棍了事。没成想,桂王充好汉,为自己的亲兵开脱解罪,亲自揽下了所有的罪责。惹得太祖狂怒,饶了十名亲兵,重打了桂王五十军棍。打得这小子一个劲儿地狂喊乱叫。
桂王被他手下的亲兵抬回了他自己城外的大营之后,太祖也消了怒气。想到儿子那被打得鲜血淋漓的屁股,心内着实心疼。背着旁人,只带了马青和几个贴身的高手侍卫,太祖一行就悄悄儿地跑到了桂王城外的营帐探望。通过桂王所部驻地之时,太祖发现军容整齐,营帐布局严整。整个部队士气高昂,戒备森严,完全不似桂王那副懈怠的样子。临近桂王大帐,太祖稍稍驻马远望。耳边听到有一阵阵低低的哭泣之声随风传来,太祖马上命身边一名侍卫前去打探情况。过了一柱香的功夫,侍卫就回来禀报说桂王已熟睡了。主将大帐的军校士卒们心疼桂王的伤势,又怕惊扰桂王休息,因此全都暗自低声偷偷哭泣。听到此语,太祖不由陷入一阵沉思。稍后不久,太祖调转马头,带领手下沿来路又返回了城中。
第二件事情是桂王居然亲自招揽身边的一众军校亲兵,在他的帅帐之中聚众开局赌博。吵嚷之声惊动了四周路过的百姓。一时风言四起。最终被人“好心地”上报到了太祖面前。此事在朝野公开的影响甚是恶劣。
此事发生伊始,民间的传言即迅速在朝野上下风传。朝中大臣们私下议论纷纷。大多数人心底窃笑不已,就等着看桂王的笑话。少数心机深沉敏锐的朝臣却暗暗认为此事实在不可思议,怎么琢磨里面都透着一股耐人寻味的诡异味道。
当然,有关这件丑事的情报分析也在第一时间摆在了太祖皇帝的案头之上。“锦衣卫”早已为太祖在朝野上下秘密搭建起了一张巨大而又十分隐秘的情报天网。事关皇三子桂王殿下的信息当然是重中之重。怎么可能让至尊晚于他人知晓呢?太祖皇帝仔细阅读完“锦衣卫”汇总了有关此事的各方面信息,一一比对,逐步分析完成的报告,也是满脸疑惑不解。总觉得这件荒唐的事情绝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那么毫无道理。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不可言说的秘密。
太祖自认这世上最了解桂王的人除了最疼爱他的母后就是自己这个父皇了。虽然他家这个老三看起来总是一副吊儿郎当放荡不羁的样子,但太祖心里坚信这些无非都是一些虚浮的表象,这小子骨子里还是一个明白事理懂得轻重知晓大义的商家优秀儿郎。怎么可能毫无遮掩地做出这么一件胆大妄为的糊涂事呢?这绝不是这个心有锦绣的老三能干出来的混蛋事情。可到底是为什么呢?太祖心里存下来大大的一个疑问。
这件事的疑点实在是太多了。第一,事情发生的时间就非常不对。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正是大商帝国西北边陲夏州的收复战役打响之时。帝国历经十年的辛苦经营,积攒钱粮物资,厉兵秣马,兵峰西指,终于等到开通了纵穿龙虎山脉,连接汶州和夏州的军事要道。商河的河道也疏通拓宽完毕,东西水运畅通。太祖钦点种老将军挂帅。皇命一下,刻不容缓。种老将军立即点齐数十员心腹大将,四十万征西大军在众将的率领之下,经水旱两路联运,浩浩荡荡出发,按计划部署在汶州一线,先头部队更是已到达孔县西部安营扎寨,集结待命。帝国已完全进入战时状态,大战一触即发。在此紧要光头,桂王身为皇子藩王,又是帝国军中主要将领之一,怎会心宽到不顾战时军命,胆大妄为到聚众狂赌?
第二,事情发生时,桂王的身份不对。收复西北夏州,完成帝国疆土一统,一直以来都是太祖与满朝重臣的头号理想。虽然战场距离京师遥远,但拱卫京师,保护天子安全仍是大战开启之前必做的首要战略安排。京师东有齐王·南有豫王,两位名将各率十万精兵强将以为屏障,足可放心。虽然京师内外有帝国中央军团十万禁军护卫。但以裕亲王殿下为首的枢密院核心并不完全放心。因为裕亲王在这场大战之中,身负皇命,被任命为征西军团的付帅,驻守汶州,统领征西大军的后营。总预备队,兵马钱粮,一应后勤供给等等事物统统全由裕亲王殿下亲自为帅调配管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枢密院特意制定计划,在京师西部的冀州定县再增加一道防御屏障,特意建立中央军团的京西大营,并征调桂王亲率手下一半兵力,五万精兵,由藩地北上,在定县安营扎寨。作为钦命中央军团的付帅,京西大营的主将,桂王身负重任,被火速征召率军回京。他怎么敢不顾皇命在身,忘却自己肩上的重任,竟然明目张胆地在自己的帅帐之内聚众狂赌,放肆浪荡至此呢?
第三,事情发生时,桂王帅帐所处的地点不对。桂王已率军到达定县,建立了京西大营。京西大营所在的冀州定县距离京师只有百里之遥。由大营出发,快马飞奔,三个时辰即可抵达京城。这么近的距离,相当于就在京师的眼皮底下,桂王怎么就敢丝毫不顾忌太祖天威难测,朝中众大臣虎视眈眈,而得意忘形地聚众赌博呢?
仅仅就凭以上三点疑惑,太祖心里就可以清晰地断定桂王此事其中肯定有诈。
在太祖的心底桂王虽然不是表面上最听话的那个孩子,但确是心地最为宽厚仁义的一位皇子。除却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